个人资料
正文

卢秀文《敦煌遗书知多少》

(2009-11-02 21:49:13) 下一个
庚子年(1900)农历五月二十六日,道士王圆箓在敦煌莫高窟第16窟甬道北壁发现了一个复洞(现编号为第17窟),洞内重重叠叠堆满了从十六国到北宋时期的经卷和文书。这批古代文献总数在五万件以上,多数为手写本,也有极少量雕版印刷品和拓本;其形态有卷子、折本(包括褶叶装、旋风装、蝴蝶装)、册叶本和单片纸叶等;其文字多为汉文,但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粟特文、梵文和突厥文等其他文字的文献亦为数不少;其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宗教、历史、地理、语言、文学、美术、音乐、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诸多学科,但以佛教典籍和寺院文书为主。敦煌文献主要是指这批古代文献。不论从数量还是从文化内涵来看,敦煌文献的出土都可以说是20世纪我国最重要的文化发现。


但是,这些后来引起世界学术界震惊的珍贵文物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致使其中的大部分先后流散到英、法、俄、日等国。我国学术界自1909年得睹敦煌文献之时起,即开始对其进行整理和研究,经过我国学者和日、法、英等国学者的共同努力,以整理和研究敦煌文献为发端的学术研究领域逐渐扩大,并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敦煌学。现在,敦煌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显学,而利用敦煌文献研究历史问题始终是敦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郝春文《敦煌文献与历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3.敦煌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敦煌学的研究对象,一是敦煌石窟,窟内陈列着自十六国到元代一千年间的彩塑和壁画,为宏伟瑰丽、举世无双的艺术博物馆;二是藏经洞出土的缮本图书四五万件。就艺术而言,有绘画、建筑、雕塑、装饰图案、书法、文学等大量文物,是我国美术史、建筑史、文学史、书法史、音乐舞蹈史的珍贵史料。就历史而言,涉及政治、军事、哲学、宗教、民族、语言、科技、民俗、中西文化交流等广泛领域。所以敦煌学研究总体可划为两大部分:一是敦煌石窟研究,一是敦煌遗书研究。(朱政惠《敦煌学发展的三大态势——当代中国史学趋势研究之三》)

4.敦煌学研究的对象,概括讲包括敦煌石窟、敦煌遗书和敦煌史地(实即丝路史地)三大领域。
敦煌石窟包括以莫高窟为主体的古敦煌境内所有石窟,共计550多个,壁画约5万多平方米。时代上起十六国,下迄元明清,绵延1600多年,规模之大,举世无双。单以壁画内容而言,描绘了我国各民族、各阶层、各方面的活动。藏经洞出土的文献约有四五万件,时间上起三国两晋,下迄北宋,历经千余年;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等,英国人称之为“中国文献遗存的大宝库”。总而言之,敦煌学研究所涉,上下两千年,纵横三万里,所称“敦煌学”,实际就是“中国学”。(段文杰《敦煌学回归故里》)

5.据统计,

目前收藏敦煌遗书最多的有中国的北京图书馆,藏有遗书1万余号,已整理编目的有9803号;

英国图书馆东方写本部有11297号,其中已编目9172号;

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藏6千号,汉文卷子4038号已编目,藏文卷子约2千余号未编目;

前苏联列宁格勒亚洲民族研究所藏11050号,已编目2954号;

日本人橘瑞超收藏429号。

另外,中国的旅顺博物馆189卷;
甘肃省图书馆100余卷;
甘肃省博物馆137件;
敦煌研究院367件;
敦煌县博物馆汉文78件、藏文226卷;
西北师院历史系文物室22件;
上海博物馆182件;
天津艺术博物馆300余件;
台湾中央图书馆153件;
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20余件。

国外的一些图书馆、博物馆也藏有部分遗书,

如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765件藏文文书;
日本大合大学38卷;龙谷大学7卷;
日本私人收藏者中村不折163件;
其他人共有28卷;丹麦皇家图书馆东方部14卷;
法国吉美博物馆还藏有绢画220幅。

还有一些图书馆收藏的图书数目不详,
如中国甘肃河西地区博物馆、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台湾的一些私家收藏者也有数十卷,
英国牛津大学金德利图书馆、
英国皇家亚洲协会图书馆以及
西德柏林科学院所藏的6千余件汉文文书,
韩国汉城博物馆藏有的2千余件原朝鲜总督文书、
日本约3千件大谷文书中都有数目不详的敦煌文书。
印度德里博物馆还藏有一些藏文文书。
瑞典、奥地利、原东德等国也都各有所藏。(卢秀文《敦煌遗书知多少》,《文史知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