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花正果满人间

【瓦解共产极权从破除谎言开始 】共产政体有两大支柱,一个是暴力,一个是谎言,就是枪杆子和笔杆子,谎言的作用远比暴力要大数倍
正文

对清党剿共的曲解

(2009-03-16 04:06:07) 下一个

第一节 对清党剿共的曲解

■ 一、前言

  中共成功地寄生於国民党后,在苏联及第三国际
代表指导下,对於改变国民党面貌及取代国民党在
中国革命的领导地位之态度极為积极。在北伐前,已
使国民党内部因「容共」问题,而分裂為两个中央
党部,一是广州的中央党部,一是上海的西山会议派
组成的中央党部;北伐后,由於北伐军进展甚速,
此种情况逼使中共不得不加快夺取领导权的速度,并
尽力拖延北伐成功的时间。因此,中共乃首先控制


并利用国民党左派,在武汉成立由中共把持的国民党
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从而造成国民党寧、汉、沪
三个党中央鼎立的事实,以分散削弱国民党的力量,
并造成南京国民政府及武汉国民政府对峙局面。為
了要引起列强与北伐军的直接衝突以阻碍北伐的前进
,民国十六年三月二十四日,中共製造了侵害外国
人并引起国际纠纷的南京事件,另在三月二十一日的
上海暴动中,从事武装工人,企图建立赤色政权,
以便引起列强干涉,倖未得逞。



  由於中共积极分化国民党及破坏北伐的作為,又
使国共两党的关系提升到剑拔弩张的阶段,国民党
不得不断然採取清共、分共而一致反共、剿共的决心
,以对付中共武装暴动的作為。本节就中共曲解「
清党」与「剿共」史实,作一驳正。

■ 贰、中共曲解「清党」之驳正

  中共史家吴以群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南京
国民党政府的建立」為题,谈到﹕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
反革命政变,一场惨绝人环的大屠杀终於开始。…
  …「四‧一二」大屠杀后,蒋介石得到帝国主义
和买办阶级的支持,在革命人民的血泊中,开始建
  立反革命政权。四月十八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成
立,蒋介石、胡汉民、张静江、吴稚暉、李石曾、
  邓泽如等十二人為「国民政府」委员,胡汉民為
政府主席,蒋介石為军队总司令,吴稚暉為总政治
  部主任。对内发佈的第一号命令就是清党,通缉
苏俄顾问鲍罗廷和陈独秀等一百一十九名著名中共

  党员和国民党左派。随著由邓泽如等组织「清党
委员会」,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安徽、四
  川等省开始大规模屠杀共產党员和革命群眾。(
註一)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
反革命政变,一场惨绝人环的大屠杀终於开始。…



  中共史家认為国民党清共,是反革命政变,是对
共產党员和革命群眾的大屠杀。事实上,国民党清
共政策的推行始於上海,主持人為蒋总司令及留沪的
一批中央监察委员吴敬恒、蔡元培、张人杰、古应
芬、李煜瀛等。蒋总司令所以在进抵上海后断然实行
清共,部分原因是受共党左右的武汉政府与第三国
际接近,排斥蒋总司令的势力。(註二)另一方面,
蒋总司令得到上海商人的经济支助,可以摆脱俄援

。在清共前夕的四月四日,上海的中国银行界给予
蒋总司令以三百万元借款,稍后数日又借给七百万元
。在清共以后,先后又有两次借款,一次為一千五百
万,一次為三千万。(註三)此外,国民党清共还
有更重要的理由,即民国十六年四月六日,北京军警
搜查苏俄驻华使馆,证明俄国有赤化中国的阴谋。
在搜查中,俄馆员赶紧焚毁文件,军警见武官室起火
,乃往抢救,在烈火中抢出文件千餘卷,后经摘译
三百件,整理出版,题名「苏联阴谋文证汇编」。(
註四)除在北京的搜查外,二月二十八日至三月●
一日在浦口对俄轮Pamiat Lenina 号的搜查,四月七
日在天津对俄国机构的搜查,以及后来於五月十二
日在伦敦的搜查,均证明俄国有赤化中国的阴谋
。(
註五)


◎ 民国十六年四、五月间,在北平、浦口、天津
◎ 、伦敦的搜查
◎ 
◎ 「均证明俄国有赤化中国的阴谋」
◎ 
◎ 凡是中国人读到这里,都会感到愤怒!!
◎ 
◎ 回顾四百年以来俄国逐步侵吞中国领土的事实,
◎ 
◎ 俄国赤化中国,就是

◎ 俄国消灭中国的第一步!!
◎ 
◎ 随著俄国指挥棒而舞的马列门徒!


◎ 请张开眼睛看清楚一点!!
◎ 
◎ 马列门徒要把全中国人拖下海去当亡国奴吗!!
◎ 



  而就国民党而言,中国国民党一全大会后,从中
央党部到地方党部的发展多為中共加以控制与操纵

。例如﹕

  把持国民党中央党务﹕「容共」后,中共党员
参加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工作的有谭平山、林祖涵等
。中共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的组织部、工人部、农民部
都做了有利的发展,其他如青年部、妇女部、宣传

部等,也有不少程度的渗透及运用。由於谭平山担任
组织部部长,对於一切党之组织章程之拟定及各地
组织人员之委派,皆系组织部之权责,可谓是党中最
重要机关之领导人。因此,谭平山对国民党人事就
可上下其手,安排共產党员在国民党中的工作。农民
部原由林祖涵任部长,后去职,但秘书仍是共党份
子彭湃,继续把持部务,製造国民党与农民间的矛盾
。工人部部长為廖仲愷,但因廖氏事繁,部务交由
其秘书共產党员冯菊坡全权处理,於是工人运动之事
,都為共產党所操纵。


  操纵国民党地方党务﹕藉著谭平山出任组织部
长的方便,使国民党在上海、北京、汉口、哈尔滨
、四川等地的执行部中充满了中共党员。其时,参加
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的有毛泽东(兼组织部秘书
)、瞿秋白、沉定一、惲代英(兼宣传部秘书)、邵
力子(兼工人部秘书)等。参加国民党北京执行部
工作的有李大釗(兼组织部长)、于树德(兼学生部
长)、张国燾、于方舟、韩麟符、褚松雪(兼妇女
部长)等。参加国民党汉口执行部的有林祖涵(常委
兼组织部长)、刘伯垂(工农部长)、项英(工农
部干事)、李立三(组织部干事)、许伯昊(组织部
干事)、林育南(青年部干事)、夏之栩(妇女干
事)等。此外,共產党员被国民党指定為各省省委临
时筹备员的有﹕夏曦(湖南)、韩麟符(热河)、
沉定一(浙江)、于方舟(直隶)等。


  上述跨党份子在国民党中,皆以夺取国民革命领
导权為目的,尤其在孙中山先生於民国十四年三月
十二日逝世后,共党更是肆无忌惮地积极活动,如全
面展开群眾运动,积极从事分化工作,製造中山舰
事件,积蓄力量阻挠破坏北伐等。从民国十五年广东
省党部的夏令讲习班之课程与演讲人的安排可以见
之,有不少共党人士担任主讲人,当时共党份子与亲
共份子势力相当庞大。(註六)


  基於此,国民党乃於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三
月初即準备清共之行动,由吴敬恒等先访中共领导
人陈独秀,探明共党正急切欲取代国民党而实行共產
主义,以為非清党不足以救党。吴又与西山会议派
有所联络,请他们参加清党的工作。四月二日,中央
监察委员开会决定清除并惩办共党。(註七)另一
方面,汪兆铭回国复国民政府主席之职,於四月一日
抵上海,中途经过莫斯科,曾向俄共当局允诺全力
支持共党。故当蒋总司令及中央监察委员希望汪能留
沪赞助清党时,四月五日,汪兆铭即与陈独秀发表
联合声明,说明国共团结的必要,劝国民党人不要怀
疑其总理的联共政策。当晚汪秘密登轮,离沪赴汉


民国十六年四月十二日清党。

  蒋总司令的清党政策并不因汪兆铭的反对而动摇
,事实上,早在四月二日,即下令解散了受共党控
制的第二十六军第一、二两师政治部,六日又查封了
总政治部上海办事处。十二日将共党组织的上海总
工会纠察队三千人缴械,一般即以清党始於此日。十
三日,上海总工会宣言全面罢工,并号召群眾攻击
二十六军第二师司令部,军方还击,除击毙者外,捕
获九十餘人。十四日,驻军宪警分别搜查上海特别
市临时市政府、上海特别市党部、上海学生联合会等
受共党控制的机关。上海清党,先后捕获共党分子
千餘人,首要汪寿华(上海总工会委员长)、罗亦农
、陈延年、赵世炎等正法,周恩来(化名伍豪)一
度被宣判死刑,因登报声明脱离共党,被释。四月十
五日,中央执监委在南京开会,决定国民政府定都

南京。十七日中央政治会议决定国民政府於十八日开
始在南京办公,推胡汉民為主席。是日,中央政治
会议并正式接受中监委四月二日在上海通过的查办共
党份子案,并咨请国民政府执行。首批被通缉者有
鲍罗廷、陈独秀、谭平山、林祖涵、于树德、毛泽东
、刘少奇、张国燾、瞿秋白、刘伯诚、徐谦、邓演


达等一百九十七人。继上海、南京地区以后从事清党
的是广东,广东在李济琛的主持下於四月十四日开
始採取清党行动,曾与共党发生武装衝突,共党被捕
者二千餘人,死者二百餘人。(註八)四月二十六
日,中央常会决议通令各级党部彻底实行清党,五月
七日,中央清党委员会成立,旋公佈「清党条例」
,并於军队、海外及各省组清党委员会,於是东南各
军、海外及浙江、福建、广西、安徽、四川等省,
均实行清党,各地共党分子或被杀、或被捕、或逃匿

剿灭亡国叛逆!!中国国运昌隆!!中国人民幸福!! 


  综上所述,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十一月二十
三日,一部分已表明反共态度之中国国民党第一届
中央执行委员及监察委员,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孙中山
先生灵柩暂昔之处,召集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
四次全体会议~~即国人通称之「西山会议」,决议
﹕「中央执行委员会暂移上海」。(註九)会后,
叶楚傖、邵元冲等即先返沪筹备,於十一月十四日正
式宣告﹕中央执行委员会在上海环龙路四十四号上
海执行部原址开始办公。至是,中国国民党遂因容共
与反共政策之争议,有了广州和上海两个中央党部


  「上海中央」建立后,曾於十五年三月二十九日
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表宣言,
揭示反共目标,开始声势颇壮,然未久即呈现迟滞萎
缩之态,几至无力作新的开展。「上海中央」没有
武力,也缺乏财力,反共清党的号召虽动人心,但广
州中山舰事变之后,党人均认定蒋中正先生乃真正
国民党人足资信赖的领袖,惟蒋氏有力制裁共党,因
而将视线、希望和力量均投向广州,而认上海為无
足轻重。所幸「上海中央」於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自始即予以热心支持,民国十六年春起,「上海中
央」的行动与南昌总部的清党部署配合进行,对四月
以后的全面清党自有引导辅助之功。因此,没有民
国十六年中国国民党断然的清党,则无今日国民党的
存在,恐怕国民党早已亡党了。曾提出中共谋叛证
据案的吴敬恒先生,他有一段话言之颇為中肯﹕


  ……总理前年改组国民党,容纳共產党分子,
当时加入国民党之共產党员李大釗亦曾声明﹕此●
等党员,只以个人之资格,服从国民党主义,并非国
民党与整个共產党合作。今看共產党有谋逆之準备
,遂喧腾其联共之口号,诬罔总理,挟制舆论,以图
大逞。按总理容纳共產党分子,有两层用意﹕一、
总理於学说向主自由研究,共產党若无背叛中国与国
民党行為,仅研究学说者,可与研究任何并无背叛
行為之学说,一同听其研究。二、因总理知共產必不
适宜中国,尤其是阶级斗争之共產主义,故自创三
民主义,以适合中国;且允许共產党分子之有觉悟者
,服从国民党主义,使之隐销其逆谋。不料自共產
党分子加入国民党以后,共產党积渐谋逆,迨总理逝
世,尤逐步日肆阴谋,本党乃忍痛叠予以最大之庇
护,且瘏口以致其多方之忠告,终望得遂总理销其逆
谋之愿,而不知终究适予以得步进步之披猖,遂使

帝国主义之国及国内军阀谋倾本党者,借赤化為口实
,淆乱世界之眾听。……参合共產党首领二十年之
定期,二十年内中国国民党灭亡,中国实行列寧式共
產主义,似已為难逃之巨祸。……於此而得两结论
,乃本委员所不能不举发,而本会所不能不过问者﹕
一、共產党决定剷除国民党之步骤,有以党团监督
政治等之言,则明明為已受容纳於国民党之共產党员
同预谋逆,此本党不愿亡党,在内部即应当制止者
也。二、现在中国国民政府,已為俄煽动员鲍罗廷个
人支配而有餘,则将来中国果為共產党所盗窃,岂
能逃苏俄直接之支配?乃在变相帝国主义下,為变相
之属国,揆之总理遗嘱「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
民族」,大相刺谬。此又应当防止不平等,而早揭破
一切卖国之阴谋者也。……是以本委员特将亡党卖

国之逆谋,十万急迫,提呈本会,伏祈迅予公决……
可否以非常之处置,护救非常之巨祸,则国民党幸
甚,中国幸甚。(註一○)


  由於吴敬恒先生的提案,经监察委员会一致通过
,咨请中央执行委员会,採取非常紧急措施,将各
地共党首要危险份子,就近知照治安机关,分别看管
,制止活动。进而使中国国民党及中华民国,免於
亡党亡国之危机,為后来八年对日抗战,奠定了雄厚
的基础,延续至今日。


■ 参、中共曲解「剿共」之驳正

  中共史家李新在其所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史讲话』一书中指出﹕

    一九三○年十二月,……蒋介石……调集十
万军队,向江西省南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
  地带,发动大规模的围剿。……毛泽东同志在分
析了敌我形势之后,提出了诱敌深入的方针。……
  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胜利。……一九三一年二月
。蒋介石纠集了二十万军队,发动了第二次围剿。
  ……毛泽东同志洞悉敌人的阴谋,决定採取巧妙
的破敌之计。……后来,蒋介石再调集二十万人,
  向东摆成包围阵势,寻求红军主力决战。毛泽东
同志於是又作了极其大胆而巧妙的部署。……到第
  三次反围剿胜利结束,总计毙、伤、俘敌三万餘
人,缴枪两万餘支,敌军大败而归。(註一一)


按照此一说法,则中共从第一到第三次的反围剿,都
由毛泽东领导,实则不然,因﹕

    第一、民国十九年(一九三○)十二月,第
一次围剿开始,中共中央便发出了第二百号通知和

  给红军的训令(当时上海中共中央有电台与各苏
区电台通报),把「反对进攻红军」列為全党「第
  一等最重要的任务」;第二次围剿(民国二十年
四月),中共中央於民国二十年一月二十日又通过
  了「关於军阀进攻苏维埃区域的决议」和对红军
和党部的训令;第三次围剿(民国二十年七月)之
  前,中共中央又於民国二十年五月九日通过「关
於目前政治形势及中共党的紧急任务」决议,接著
  於六月发出「中央给红军党部及各级地方党部的
训令」。这就说明,江西红军的每一次衝破围剿,

  都是在陈绍禹的中央积极指挥下进行的,而非毛
泽东所领导。(註一二)第二、中共中央的歷次决
  议和训令,不单是直接指挥苏区和红军的动员,
而是动员全党,包括所谓「白区」的党部,以全党
  的力量和所有可能使用的力量和方法来配合苏区
红军的军事行动,几乎把一切工作和动员都集中在
  衝破围剿的第一等中心任务上,因而苏区红军乃
能顺利作战,这点,在上述的决议与训令中已经说
  得很明白了。第三、在红军的战略战线上,中共
中央的决议和训令一再强调「在敌我力量对比不利
  的条件下,应该实行採取保存红军主力与避免正
面衝突的战略」,既不可「冒险轻进」,又不宜「
  永远保守」,而要「站在军事的主动」、「乘机
消灭敌人」。要发动广大的游击战和「诱敌深入,

  击破一方」来击溃敌人的「堵击、长追」的部队
等等。江西和鄂豫皖等地的红军就是遵照中共中央
  多次训令作战的,因而衝破了多次的围剿。这不
是什麼毛泽东的「天才独创」。第四、当时江西、
  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湘赣等各个苏区均有
无线电台与上海中共中央直接通报,各苏区有中央
  局、中央分局、中央代表或中央巡视员,而且中
共中央向各苏区大量派遣干部,派遣工作人员充实
  红军领导,这样所谓「国际路线」就很快推行到
各个苏区各个部队中去了。毛泽东并未摆脱「国际

  路线」而独自行动。第五、自从苏区中央局於民
国二十年(一九三一)一月十五日成立后,江西红
  军的一、三军团便直接由中央军委指挥,撤消了
毛泽东的总前委和总政委职务(后由周恩来接任总
  政委),把毛泽东降為总政治部主任,因而衝破
二次三次围剿,已经不是毛泽东的「巧妙的破敌之
  计」和「巧妙的部署」,而是中共苏区中央局和
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了。(註一三)



  另外根据歷史学者张玉法先生在其所著『中国现
代史』一书,对五次剿共有详细的说明,正可驳斥中
共史家对剿共史实的曲解,第一次围剿经过如下﹕

    民国十九年(一九三○)十二月,国民政府
对江西共军作第一次围剿,设陆海空军总司令行营
  於南昌,由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兼行营主任,
会合第六路军总指挥朱绍良,负责围剿。参加战斗
  的国军约四四、○○○人。当时朱德為红军总司
令,毛泽东為政委,辖有彭德怀、林彪等部,参加
  反围剿的共军约四二、○○○人。自民国十九年
十二月十九日至二十年一月三日,经过三次战役,

  东固之役获胜,龙冈及东韶二役失败,国军损失
兵力万餘人,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瓚殉职。失败的原
  因﹕国军从事纯军事的战争,忽略组织民眾,
而共军利用民眾组织,刺探军情,传递情报,共
  军用集中兵力打击一点战术,造成以眾击寡的形
势。地形崎嶇,利於共党的游击战术,而不利於
  正规战术。第一次围剿失败后,共军把江西苏区
扩展到广昌、石城、瑞金,并扩展闽西上杭、长汀
  一带的苏区。(註一四)


  第二次围剿经过如下﹕

    民国二十年二月,第二次围剿,以何应钦為
南昌行营主任,除原有第六路军朱绍良,第九路军

  鲁涤平外,另加第五路军王金鈺,第十九路军蒋
光鼐,第二十六路军孙连仲及汤恩伯等师。共军指
  挥系统不变,新加入者有陈毅等军。战争从四月
一日至五月三十一日。……经过三次战役,国军於
  东固、东韶、广昌三个战场皆败,第五师师长胡
祖玉阵亡,损失步枪三万支。失败原因﹕共军採
  坚壁清野办法,国军深入后补给困难。共军利
用民眾组织袭击国军,从中扰乱,另集中精锐步队
  作重点攻击。国军从事纯粹军事战争,忽略群
眾组织。地形崎嶇,国军对战地不熟。国军第二
  次围剿失败以后,共军向东北扩展战果,佔领闽
西的建寧,赣东的黎川,进向南丰、南城一带平原
  的產米地区窥伺。(註一五)


  第三次围剿经过如下﹕

    ……战争从民国二十年七月一日至九月二十
日,国军约十三万人,共军约五万三千人。此役国
  军初战胜利,黎川、广昌、寧都、兴国等地先后
克复,嗣因汪兆铭、李宗仁等据广东独立(因胡汉
  民被扣),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部分军队移防
湘粤边境,部分军队需增防华北,乃自动结束战争
  。……如非外来的掣肘,或有获胜的希望。(註
一六)


  第四次围剿经过如下﹕

    ……战争从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一月
一日到四月九日。国军约十五万三千五百人。共军
  约六万四千八百人。在此战役中,共军改守為攻
,先后进攻金谿、临川、南丰、乐安等地,除一度
  陷金谿外,餘均失败。在第四次围剿进行之际,
日本进兵榆关及长城诸口,对华北构成威胁,政府
  乃不得不中止此次剿共战争,调军北上。(註一
七)


  第五次围剿经过如下﹕

    第五次围,於民国二十二年十月十六日到二
十三年十月十四日,前后歷时一年。动员国军约
  四十万人,共军参战者约十五万人。蒋委员长鉴
於以往围剿的教训,此次採取了「三分军事、七分
  政治」的方针,开办庐山军官训练团,从思想上
与斗争方法上训练军政干部,并在社会上推行新生
  活运动,严密编组保甲与民眾自卫武力,坚壁清
野,对苏区实施经济封锁;一面在军事上採持久战

  略与碉堡战术。这一围剿政策,迫使红军面临绝
大的困境。虽然,红军曾採纳共產国际派来的军事
  顾问李德 (Otto Braun) 的建议,实行所谓「短
促突击」及「以碉堡对碉堡」、「节节抗击」等
  新战术,但在国军强大火力下,都一一归於失败
,最后不得不退出中央苏区。……民国二十三年十
  月六日,国军攻下石城,十一日佔领兴国后,中
共将其主力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集结长汀
  、瑞金、雩都一线,準备突围。十月十四日至十
八日,红军主力和中央纵队全部秘密南移,向五次
  围剿的南路政府军~~粤军封锁线猛扑,突破了
包围,展开中共中央及红军持续一年之久的「两万
  五千里」逃窜。(註一八)


    从上述五次剿共的史实看来,抗战以前中国
正处於内忧外患的窘境,如果没有蒋委员长的领导
  先行清党剿共,作好安内的工作,则无法抵御外
侮,获得八年对日抗战的胜利果实。


■ 肆、小结

  自孙中山先生准共產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以后,国民党即无寧日,尤其中山先生逝世以后,
中共更肆无忌惮地发展势力,欲夺取国民革命领导权
,进而赤化中国。国民党面临亡党亡国之危机,乃
断然採取清党剿共之行动,乃属明智之举,而中共史
家则将清党剿共说成「国民党排斥并残害共產党人
」,将共军「二万五千里逃窜」说成「长征」,这些
都是与歷史事实不符,不容中共曲解篡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