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开学第一周---SOCIAL周和魔法名单

(2011-09-24 10:34:22) 下一个

 

    开学的第一周,像从前一样,孩子们兴奋地问候旧朋友,然后,在几个年级混在一起的班级里认识新朋友,进行着例行的SOCIAL学习。这一点挺好的,加上学期期间的BUDDY互助和运动会之类的其他混合班级活动,帮助孩子们认识和熟悉学校的所有同学。对于新进学校的学前班同学,会因为班级中有大孩子的活跃和兴奋,从而避免了全部是新同学的安静环境,帮助他们克服年纪小感到的担心,消除不安全感。在这个让新同学熟悉学校的过程中,大孩子起了一个带头引导和帮助安抚的作用。如果小同学有需要帮忙的事情,比如找厕所,老师就让大孩子拉着小孩子的手去。对学校中这种互帮互助的传统教育,我一直很喜欢。

 

    开学是孩子们的节日,也是家长们的欢聚日。孩子们相逢家长们也兴奋的交谈开了。老家长们交流暑期带孩子上哪里玩了。除了回国今天又多了一个话题。96日开学第一天,也是老师今年开始正式罢工的时间。家长们在讨论完个人的感受之后又多了罢工这个话题。对于老师罢工,家长们都担心,也大部分不赞同。要说BC省工资低也不光光是老师,家长不是也低?物价高不是对所有人一样?老师的工资从税收来,要提高工资,如果政府公务员不打算“奉献”,那就只能从其他劳动者那里“抢”。作为移民,很多干劳力活的工资就更低了。凭什么老师涨工资,家长不涨?!罢工这个也算是SOCIAL 的话题吧,这个罢工第一周和开学第一周同步进行,不知道算不算老师的同类课程设计?

 

    新同学的家长,尤其是第一个孩子上学前班的家长,则带着兴奋和期待讨论着孩子们将要走上的学习生活的第一步,也是社会的初步。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罢工的原因,学校集会由高年级的孩子负责主持和安排。我们家老大今年六年级参加了主持,过去她还小,我也没有注意到开学是老师主持的没有,不过倒是在学期中看见过高年级孩子主持的一些主题集会。老大主持唱国歌仪式开场。小孩子们因为刚刚进学校,没有参加过唱国歌的仪式,所以还没法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立即完全地安静下来。看到这个情况,有个老师走到前台拿起话筒说重新来。第二次就不同了。非常神圣和宁静的气氛,稚嫩而认真的声音,让孩子们的国歌唱得总是很感染人。

 

    今年的聚会上,新校长正式登场,尽管上学期结束前他已经来过学校了,不过还是有不少学生没有注意到,尤其是新同学。原来以为只有校长换了,没想到今天得知老师也换了不少。后来听说是原来的校长带走了一些老师,因为那些老师是老校长雇佣的,至少是她喜欢的。难道学校也是一朝皇上一朝臣?这个我不清楚。原来的校长Mrs. Cornell在这个学校八年,把学校管理的很好。我们家老大就和她相处了六年。大家已经习惯了每天看到她。对于我们这些有孩子在这个学校多年的家庭,她就像家里的一个亲人似的。忽然离开,大家感情上还是舍不得。上学期结束时,和Mrs. Cornell的告别会我还录像了,一直没有再去看就是还存在她会不走的侥幸期盼。不过,校长服从分配也是工作需要,尽管她也有不舍,可是大家都得接受现实。可能因为感情,有些孩子转学走了,没有离开学校的孩子的家长则因为不了解而担心新校长不如旧校长。其实不用担心,谁能保证新校长就不会更好呢?凡事相信好的,这不才刚刚开学嘛!

 

    这周总共只有四天,第一天还只有一个小时。一些在国内探亲的家长深知第一周“什么也不学”,所以还没有带孩子回来。有人是不看重没有背单词解题的学习的。事实上,我们现在生活中更多的是做这些学术研究呢,还是进行着SOCIAL的活动多呢?我们说教育的差距,就是从开学的不同开始,从对看得见的课本题目和看不见的社会知识的认识和感受的差异开始的。

 

    既然是SOCIAL,就要彻底地让孩子们交流个够。除了班上不同年级的孩子们混合,周五是每年例行的COMMUNITY PICNIC ,目的是为了让各班级各民族的孩子和家长,进行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和族裔的全面了解和交流。和往年一样,到中午12点,家长们把在家准备好的食物带到学校,交一部分给学校负责活动的家长自愿者,另外留一部分在草地上和孩子们共享,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不见了很多熟悉的家长面孔,可能有些孩子毕业了,部分移民回流了,一些家长看到学校排名下降让孩子转学了,还有的家长找到工作上班来不了了。另外潇洒的度假还没有回来。家长没有来的孩子就和老师以及自己的班级坐在一起。我们家老二有个好朋友的妈妈没有来,这个孩子和我们熟悉也就和我们在一起野餐了。还有一点感觉不一样的是,好像黄皮肤的人比过去多了,不会是老外家长都上班没空来吧?坐我们旁边的一群学前班孩子的中国家长们聚在一起热烈的讨论着孩子应该买些什么参考书放学回家做。我笑了笑,这是中国的家长的特色还是所有家长的共性?

 

    我开始感觉今年草地上的场面看上去好像有点乱,没有人组织似的;往年是明显的形散而神不散,看上去没有人管,一旦要做游戏,老师一出来招呼,立马队就排好了。我们正讨论是不是罢工了,还是新校长魄力不够,新校长就出来喊话了,不久孩子们就排好队,然后跟着校长往学校大门口方向走。过了一会儿工夫不见孩子们回到草地这边来,我就跟过去看,原来全校的孩子们在校门口玩传水给花浇水的游戏解暑呢。别看几百人在炎炎烈日下,孩子们还是很有秩序手捧小杯子水,一个传给一个。由于天实在太热,水在传送的过程中会被用来撒脸,洗手(一点点),还因为手小拿不稳漏掉一些,尽管没有专门倒掉的,但是最后剩下的也不多了。我看孩子们在太阳底下的汗水似乎更多。弄不清是水在额头上流淌闪亮,还是汗在手里穿行传递。

 

到时间玩够了,全部学生回到教室集合,立即校门口和走廊上就只剩下等着接孩子的家长们了。我一直很佩服学校老师,对这些不太懂事的小孩子们,居然可以不用大声训斥等严厉方法就培养他们养成了即使在很兴奋随意闹腾的情况下,也能听指挥短时间内转到安静和有秩序状态的好习惯,不管是不是换老师或者校长。尤其今天很多新同学,刚来学校才几天,就已经学到了这个好习惯,不简单啊!要知道平常任何时候都有可能有家长到学校送饭或者看看孩子,从来没有听谁说过看见老师打骂孩子,而孩子们居然都能够一致表现出如此有礼貌有教养有秩序,能不令人感叹吗?

 

是不是从小这样的文化或者说是训练,造就了社会上国家里,即使出现领导层或者服务人员的变动,社会依然良性运转?就像操作机器的工作人员换了,机器依然按照它预定的程序运转?是不是说大到国家领导人小到校长老师,也只是庞大的国家机器的操作员而已?并没有什么高高在上或者卑微在下的区别,所以人人平等?每个人即使是孩子都有了自己的责任,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这样不必看某个人的脸色来决定现在该做什么了,是不是这样也就自然形成了孩子的尊严感?所以说国家人民的尊严感责任感平等意识,是依赖学校教育从每一个新踏进校门的孩子开始一点一滴逐步培养起来的?

 

孩子们在学校的经历和我过去的太不一样了,所以总是冲击着我的观念。虽然思考有点累,我还是非常乐意去发现去看去想。

 

一星期总算结束了!本想回家好好休息了,孩子们说还要等啊,等什么?名字啊?什么名字?和谁在一班的名单啊!每一年多么重要的时刻啊,我怎么给忘记了?!

 

    第二周上学才正式开始,第一周周五下午5点半老师或者校长会把本学期分班的名单贴在学校大门的玻璃里边。我们做家长的无所谓,反正下周一早上来看找不错教室就好了,可是孩子们等不及了,是不是和好朋友在一班,是不是和不喜欢的“仇人”在一班?是在NICE的老师班里,还是在MEAN的老师手下?不在第一时间弄清楚就不走,不亲眼看到自己的名字在哪个教室这个周末是晚上睡不好白天不想玩的;不把自己看到的和好朋友分享,心里的压抑会很难受的。

 

    其实,不光第一时间,第二天第三天只要有时间有机会还要去看,然后和朋友们不停地讨论,相关的活动恐怕持续要到下周甚至下下周。这不,老师刚把名单贴出来,我们家两个就把笑脸乐呵呵地凑上去了。孩子们盯着看了很久,正好有住学校旁边的朋友也来看,于是就热烈地讨论开了。一个小时很快就过了,要不是我们几次三番地催促,估计她们可以一个晚上就呆在名单旁边。这是我们大人没法理解的孩子的心情。我真羡慕孩子们,暑假有玩高兴,开学有新朋友高兴,永远兴奋永远对未来抱有美好的期待和憧憬。可能不仅仅是孩子们天真,一个小小的名单就能激起孩子们如此的好奇心和持久的兴奋,学校和老师一定也有魔法吧。我总是盼望有时光飞艇帮我重新成为一个小学生到这边的学校里上学,深深地体会一下小学中的每一种“魔法”和每一分快乐。

 

尽管还有两年,我的大女儿就开始担心说不想小学毕业了。那种从开学一刻就有的快乐,是孩子们永远留念的。这也是我一直关注和向往的。所以即使每年都等很久,我还是愿意等,看他们笑容满面,听他们热切讨论,谁和谁一班,谁在哪个老师班里这些听上去几乎一模一样的话题。一直到回家给朋友打电话,到上床睡觉她们都还在热切的说着,孩子们那种天真和快乐你永远看不够也听不烦!

 

开学快乐!

 

                                                                   2011/9/9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