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

人生的路,自己一步步走了出来。酸也萧何,甜也萧何,苦也萧何,辣也萧何。人生的美好都在自己,皆由心生。
正文

招聘与面试

(2012-01-26 03:00:49) 下一个
在当今社会中,招聘和面试应该说是家常便饭,尽人皆知的事情。这里还非常流行应聘(书写简历)及面试的专业辅导,把应聘和应对面试准备得尽善尽美。本地人推销起自己来有时还真是真假难辨。他们从小就培养出一种厚着脸皮敢闯敢说的劲头。自己过去在国内的外资企业时也曾搞过招聘和面试,觉得这方面轻车熟路,不论是招人还是应聘都挺胸有成竹。不料想,参加了这次招聘工作,了解了这里的招聘程序,深深感到找工作实在不易。不由想起刚来时的找工经历,更觉得当初很快放弃了应聘和推销自己还真是明智之举。好在在这里,你可以做很多事情,诸如自雇,生意,房东等。虽然也不易,但终归不用到处推销自己。

早在九十年代初在法国梅兰日兰(中国)公司时曾负责招装配女工。工作很简单,因为主要是测技巧,看手指的灵活。有五个小测试,如把5个小棒装进一个小孔里,看谁一定时间内装的最多等诸如此类。据法国佬说这个测试很准,成绩好的无一不是装配能手。测试成绩出来后,后面的面试就比较简单,没什么大问题就可以了。可后来在一家日本公司做行政经理负责除技术人员之外的工作人员招聘时,真的就是正规招聘了,虽有猎头公司选择和推荐,但依然是要审阅简历,筛选面试,也是挺正规和严格的。然而与这次第一次在加拿大参加的招聘和面试相比还是要简单和灵活多了。而这次仅仅是找一名替代一个休产假(一年)的工作人员的临时员工。当Serge问我:听一些移民说我们这里招聘很严,你觉得是这样吗?我说从死板和教条的角度来说是的。

自2007年进了CEDA(我们门口的社区)的董事局,由于时间及各方面的缘故,一直没有参加过招聘小组的工作(每当需要招人时会成立一个三人招聘小组,由一名自告奋勇的董事参加,现行经理Serge就是我们这届董事招的)。这一次时间许可,我踊跃了一把,确实很想了解一下这里的招聘工作如何进行。招聘小组除了我和Serge之外就是Lydia,那位需被替代工作的准妈妈。Serge抱进来一大摞简历,为了一个为期一年,时薪也只有16加元的帮助移民的社区工作,我们竟然收到了75份简历。75分之一,多么渺茫的希望。联想到当年发了简历盼回音的心情,我说心里不是滋味。Serge没明白,说我们有这么多选择是好事啊。我说是为了他们,生存不易啊。Serge也说是,他曾经见到一个大男人,当要求他模拟电话推销自己时竟抱着电话大哭……。

言归正传,首先,发给我们每人一篇挑选简历的衡量标准,对应聘人各方面所期待的要求。根据标准和要求,我们每人先把所有的简历阅读一遍,签上O 表示OK,签上N 表示No good。尽管几乎所有的简历都是出自专业手笔,以致时不时会有似曾读过的感觉,个个洋洋洒洒几大篇,然而在严格而又具体的要求下,仍然有很多出局。几个小时的头昏脑涨,终于分类出三人一致的O或N,两个O,一个O,两个N,一个N 这么几组。全O的当然是Pass,全N的自然是淘汰。三人再一起探讨两个O的那组,由签N的人解释为什么No good。之后在研究有一个O 的,由签O 的人解释为什么Ok。几经探讨,最后统一了意见之后,选出第一批入围候选人。

第一轮淘汰后,发给我们每人一个评分标准,给选中的简历里面每项具体内容打分(简历印象,工作经验,掌握几种语言等十几项),1 至5分,越高越好,就像我们当初办移民要达到多少分一样。三人各打完分,再次评比,都打高分的Pass,都打低分的研究淘汰。三人差距大的再讨论研究简历,争辩,最后取得一致或留或去。几经来回,痛苦选择,难舍难弃,终于选定六位候选人参加面试。至此已淘汰69人。现实很残酷,尽管很多人言辞恳切,异常渴望,却不知这些感情因素根本不在考虑范畴,毫无意义。因此第一条经验,想要跻身面试的行列,你的简历不管真假,必须完全符合招聘者所列出的具体要求,用不着套词,公事公办的架势即可。绝不能像我原来所想的首先应当实事求是,应当让招聘的人看能力和实力。因为他们的初选是非常教条和具体的一条条卡过来的。我曾向Serge质疑,简历可能并不真实。Serge的回答非常符合这里的教条之极的原则:我们现在只能相信简历。所以应当先撒点谎,混进面试再说。大不了面试不成呗,总比出师未捷身先死强,而且是死在教条上(我的谬论)!后来第一轮面试的失败就证明有些牺牲的简历仅仅因为简历而输在了起跑线上,后面面试我们遇到的挫折也证实了简历不过是简历。

第二次会议,准备面试。Serge又拿来一摞纸,那是准备的问题。一看问题我的头又大了。如果你是撒谎混进来的,这关就不好过了。五个问题,五个情景。我这个“考官”答不上几个,那些问题和情景有的很具体,具体到你没做过真说不上来,比如你接待一位刚落地的新移民需要找住房,你如何帮助他?有些又很大让你无从说起,比如如何推广中心的服务,吸引更多地客户。对一个只需替工一年,主要工作是帮助新移民的一名短期员工,要求如此之高,特别是Lydia,把她的份内工作事无巨细都面面俱到的准备进问题里,一副生怕别人做不好这份工的负责劲,我只有一个“服”字,也硬着头皮跟他们细致起来,也对年纪轻轻大肚便便就要生产的Lydia刮目相看。为表示对我这个董事的尊重,安排在Serge作完开场白,由我开始提问,问题又长又复杂,我都得在嘴里好好绕一绕。面试那天安排得很好,每一个小时来一个人,面试用45分钟,我们用10分钟研究打分。顺利地完成了当天的面试。结果,我们三人一片沮丧,全傻了眼。竟然没有一个理想人选,哪怕是凑合。只好组织二次面试。当然在我们选定的面试名单中,有两人未能前来,一个是已找到其他工作,另一个是时间上与一个不能缺席的考试冲突。这一位成了我们再次面试指望的救命稻草。

Serge和Lydia很纳闷,按严格程序75人中选拔不可能是这样一个结果。我们只好周末突击,重翻简历,矬子拔高,增加面试。时间上非常困难的Lydia也只好勉为其难。结果周六的面试居然大捷,那个救命稻草果然不辜负我们的期望,另两个被我们从否决简历中拯救出来的也身手不凡。一下子又难以取舍。最后冒险决定,把那个年轻有为的救命稻草放入另一个长期的职位好留下人才,那是另一个小组下周要招聘的人,从后来这两位中选了我们需要的人。Serge赶紧给那个小组的董事Mathieu去电话汇报请示,Serge诙谐地说董事是我的老板,我可不敢擅自决定。Mathieu同意了我们的推荐。下周已经安排和通知了的面试如何处理就让Serge去头疼吧。反正两个人都找到了,大功告成,何况那也不是我们小组的事了。我们完成了任务,Serge, Lydia高高兴兴地开始假期,我也可以清闲一阵了。可是万没想到好事多磨,就在假期即将结束时又平地起了风波 (此乃后话)。

为什么经过严格筛选的候选人面试会让人沮丧,傻眼和失望呢?恐怕就是和简历不真实有关,而简历不真实又是谁之过呢?严格教条的去卡简历只能逼人制造简历。最典型的就是我们都熟悉和经历过的对刚落地的新移民要求本地经验,这不是很过分吗?从面试中可以看出,有相当的人回答问题时只想迎合考官的意思,对具体的要求和内容则无从答起,这样的结果当然是过不了关的。根据我们具体的面试情况基本上可分为三类。一是我们常说的Overqualified,口若悬河,锋芒毕露,也许这样的人老板都不喜欢。我们面试的第一位就颇有些这样的职业风范,在苦于没有合适人选时,我曾倾向于这位,但他们二位都坚决反对。也许是怕不易共事?第二类是真不够格,盲目肤浅,疲于应对,一味的回答这也可以,那也可以,常常连问题都不明白,这样的当然不行;第三类就是我们觉得可以考虑的那类。他们首先能很镇静地弄懂问题,切合实际而又实事求是的回答。二次面试选中的那几位就属于这一类。

首先是那颗救命稻草,被我们破格挪到长期职位的那位。这是一个年轻的小姑娘(据说外表要比实际年龄更显年轻,这里面试不能问年龄,只能根据简历估计),沉着冷静。对于一个最难回答的情景,给于了最为妥当的回答。这个情景就是:当你在全体人员大会上被同事公开指责你的做法违背了本中心的根本原则时,你如何做?这个问题很多人回答得稀里糊涂,比如,批评是好事,可以帮我成长啦…或根本答非所问。这个情景里隐藏着“公开指责,违反原则”这样比较严重而又具体的字眼,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虚心接受的问题。实际上据我所知,也没有标准答案,就是想根据他们回答如何处理来了解他们做人得原则及处理问题的方式。

救命稻草推荐给了另一职位,还是有另外两位我们觉得不错的。她们各有特色,不相上下。一个来自南美,一个来自阿拉伯国家。她们之所以没能进入第一轮面试,一个是因为她简历上的学历是计算机,另一个是没有本地经验而没通过死卡简历这一关。我本人是比较倾向来自阿拉伯的这位,刚来了一年的她,已经独立运作起来了一个社区中心,完全靠她自己大街小巷拉来了新移民服务对象,自己单独创办了刊物,以及在社区中心也有文章,帮助了很多人,尽管只有一年,给人能力不可挡的感觉,说起话来娓娓动听,一套一套的。她不仅带来了她的文章,还给我们举了很多实例。南美的那位,似乎在她们国家颇有业绩,但没有本地经验,显得比较老成老练。虽然我更倾向那位来自阿拉伯的候选人,但是我也同意他们二人不录用她的意见。原因说穿了就是因为她包着头。他们二人都说他们自己无所谓,并不种族歧视,也不反对阿拉伯妇女包着头,但他们担心别的同事不能接受有一位头包得严严实实的同事,本来中心里同事关系就比较复杂,有的同事就公然表示过对那些来加拿大还要包着头的做法的强烈反感,何况服务社区这种工作环境团队精神还是非常重要的。我没有坚持,因为本人也觉得别扭,这不是种族歧视,而是有一种被迫接受,需要小心翼翼,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说错或做错什么的感觉,而他们的宗教似乎绝对神圣,至高无上,给人一种压迫感。因此虽然她很出色, 但…。Serge他们讲,她可以也更应该到主要服务于阿拉伯来的新移民的社区去,而这里的服务对象基本上没有那里来的移民。

到了这步,招聘工作应当结束了。可世事难料,被我们挑中并安排到了另一个长期岗位的“优秀”小姑娘,竟然在最后一分钟因另有高就来电“辞职”。Serge又不得不紧急召集我们。本来这个职位不由我们负责,但我们当时觉得慧眼识英雄,自告奋勇的举荐给了那个负责招聘的委员会。如今出了纰漏,当然还要我们来料理后事。我们有些不爽,特别是Serge和Mari Jose (这个职位不是Lidya,何况她生孩子也来不了) 要在假期中跑来开会。Serge 说了,她其实不知道,我们是可以到小额法庭起诉她赔偿我们的经济损失的,因为她和我们已经签了合同并且造成了经济损失。好在当时当我们认为找到人的时候,Serge很英明地没有按原来的想法,把已安排好的面试走个形式,而是实事求是地取消了,因此还可以亡羊补牢。又通知了那些面试候选人。还算顺利,面试的三个人都不错,特别是我们最后选定的那位,和抛弃我们的那位有点异曲同工,总算把问题解决了。招聘和面试终于结束了,成功与否还要看今后她们的表现和造化了。按照魁式招聘法严格走过来的筛选应当错不了吧,但愿如此。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