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影,枫雪情

感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个人资料
南国铁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细品红楼,金陵十二钗 (二)

(2012-07-15 14:13:23) 下一个


转文:红楼艺苑,细品红楼。原文作者,李溪平; 图片来自网络。)
 


金陵十二钗图





史湘云

7528212_5 

画:
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判词曰: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曲子[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荣心上。好似霁月风光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抵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塘,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史湘云的这幅画,实在是过于简单,简单的令人无从下手。然则曹雪芹先生把它做为史湘云的结局给我们看,当然是要有相当深的寓意的。这"几缕飞云"是在天、在上。主史湘云所嫁夫君位尊权重,日子过得富贵。"飞云"扣的是史湘云名字中的"云"字,在碧蓝的天空之上,几缕白云,天蓝、云白,兰静白动,有如白云追随蓝天。这正是卫若兰三媒六证,迎娶史湘云之象。卫若兰"日边红杏倚云裁",是在朝,得宠、高位,然则飞云在天,遇风则散,主夫妻不到头。卫若兰早夭,史湘云的这段舒心的日子不久长。接下来的就是这一湾逝水。一湾逝水在地、在下,主史湘云再嫁夫君走背字。因水流向下,越流越底。水越底则越溶融,主夫妻贫贱而和睦。

这一湾逝水扣的是史湘云名字中的"湘"字,"湘"的同音字是"香"只有在这一湾逝水上,水芙蓉盛开着紫色的花朵时,那才叫芳"香"四溢。花者,英也。这隐着史湘云再嫁夫君冯紫英。冯紫英是"芙蓉生在秋江上"。冯紫英娶史湘云后不久,由于皇室权力的争夺,冯家所站的一方落败,被牵连抄家,终至贫穷潦倒,史湘云的全部财产,二嫁时带入冯家,一同被抄没,后半生焉能不穷?

判词是"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这在前八十回中都有详细的交代。"展眼吊斜辉",这是形容原配夫妻的荣华合美太短暂了。展眼之间日落西山,天垂四幕。"湘江水逝楚云飞"是为了押韵的倒装句。因为画是先云后水,楚云飞,比喻史湘云原配夫君死。湘江水逝,比喻史湘云跟着再嫁夫君过贫穷的生活。

曲子[乐中悲]:"襁褓中之间父母违,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这在八十回书中都有大量的描述,史湘云早孤,受制于婶母,生活、行动不得自由,每日的劳作都要远远超出侯门小姐的限量。"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荣心上,好似霁月风光耀玉堂。"这在八十回书中描述的也极充分。虽说与"爱"哥哥从小玩到大,但并非插足薛、林之间,每次的出场都如出水芙蓉,清新淡雅而又英气逼人。从这"厮配得才貌仙郎。"是宝二爷看到史湘云嫁卫若兰时,宝二爷眼中的卫若兰。"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抵得幼年时坎坷形状。"这是宝二爷心中的祝愿。"终久是云散高塘,水涸湘江。"天不从人愿,结果出于预料之外。"这是尘环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这是劝戒宝二爷。宝二爷满以为这小妹妹可荣华富贵一生,谁想到,一夫死,一夫遭祸,一家被抄,一贫如洗。见此情形,宝二爷心如刀绞,又无力救助,这悲伤看来是难免了。然而这是命,岂是人力可为,因而告戒宝二爷,看开吧


妙玉


画:
画着一快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词云曰: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曲子[世难容]:
气质美如 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暇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这幅画表象看,很容易明白,妙玉的结局是风尘肮脏违心愿,这一块美玉,被玷污了。陷落在泥垢之中,比喻妙玉日后沦落烟花柳巷。然则细细推敲,却玄机无限。那就是她为什么有此结局?原因是什么?都发生了哪些事?什么力量逼的她"风尘肮脏违心愿"?

再来看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妙玉是位洁身自好的女尼。身入空门,一心向佛,不做他想,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形格势禁,你想洁身自好,偏不让洁,你想一心向佛,偏得把你拉回尘世,不但要拉回尘世,还得让你沦落烟花柳巷,活的毫无尊严。"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这种力量太强大了,大到了你想死都不行,非得让你活着跳火坑,他的目的才算达到。终于把这个金玉质的妙玉逼成娼妓。要说为什么?这位妙玉实在是不简单,本人有一篇专论妙玉的文章,请参看。在此只简单的说说。

在六十三回,从邢岫烟的口中说出:"闻得她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了。"曹雪芹先生像是在不经意间,在此向我们交了妙玉的底:这妙玉之所以来到荣府,皇妃的省亲别墅中来,是"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不得不躲入皇妃家,以避祸的。我们知道,妙玉是出家人,四大皆空,尘世间的事,看的淡淡的,决不会轻易的结仇权势,得罪豪强。之所以权势不容,说白了,那就是"斯人无罪,怀壁其罪。"什么意思呢?有两层,一层是她本人太美了,书中特别的介绍说她是带发修行的,可说是有沉鱼落雁之容了;一层是她有希世奇珍,在栊翠庵品茶时,单茶具一项就价值连城,而这些茶具在她的财富中,恐怕仅为冰山一角。这两样,有如"麝死脐,鹿死角"一样,足以要她的命了。除此之外,还有一层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她的长辈们在得势时结了强仇,她的家族落败时,这仇家要挨个算帐。终将找到她的头上。因此被逼无奈,躲入荣府。那位说躲入荣府?荣府是那么好躲入的吗?难道荣府不知道她有强仇?如果知道了,为什么还敢收留?

我们来看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老祖宗是荣府的"瓢把子"。通常来说,这"瓢把子"每日都是深居简出的,除了迫不得已,那是不能随意出门的。那要是出门,就是有重大事情,所到之处都是要害所在,所看之点,都是"命门"。曹雪芹先生极醒目地在题目上标明"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是要提醒看客,老祖宗此次出行,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要到这"栊翠庵"来的,来干什么?那是直奔妙玉来的。

荣府之所以百年来几辈人长盛不衰,那情报工作当是一流的,调查完妙玉所有的情况后,岂敢怠慢,必须在第一时间向老祖宗和盘托出,请老祖宗裁决。因为这妙玉的仇家太强,足以构成对贾府的潜在威胁,对家族的兴衰荣辱影响极大,老祖宗必须亲自出马。

老祖宗进庵,妙玉捧茶,老祖宗开口一句是:"我不喝六安茶。"妙玉答:"这是老君眉。"从这一问一答可看出,这两家的饮食习惯相互都是相当了解的,这是只有通家之好才能达到。紧接着老祖宗喝了半杯。我想老祖宗之所以喝这半杯茶,一方面是出自礼节,更主要的是考较一下妙玉的手艺是否是地道的家传。这杯茶正是老祖宗当年常去她家,常品的那一种。老祖宗的口多刁,一品,即辩真假。最有趣的是,妙玉在此后,忙里偷闲,拉着宝钗、黛玉溜了,去喝体己茶。这里边的问题太大了,依妙玉的家庭出身,教养心机,这贾府的"瓢把子"来庵,她在礼数上当寸步不离的陪侍,如今把老祖宗晾在那里,自己溜了,我在说妙玉的文章中说过,这是在为老祖宗留空。老祖宗来庵后,该说的说了,该品的品了,她还要有该看的地方,她要看。这妙玉在旁多有不便,所以躲了。那么老祖宗要看什么?曹雪芹先生没说,那是天机,给玄起来了。

我斗胆,在此猜一猜。这老祖宗单带了个王夫人转到了后堂,进入了妙玉的密室。说是密室,其实也没啥,它是个祭堂,墙上挂着妙玉先人的影,供桌上香炉之外,还摆着几件器物。这才是老祖宗必看的,也正是来庵的真正目的。这些器物都是老祖宗极熟的,有些恐怕还是出自老祖宗的手,当年做为礼物,亲自送给人家的。老祖宗睹物思人,潸然泪下,在影前上了一柱香,拜了几拜,当然时间不大,就退了出来,至此以验明正身,这个人是必须庇护的。老祖宗出来时的心情,一定是沉甸甸的。

作为"瓢把子","舵主",明知此事凶险,会结强仇,但是躲得了么?我们再看妙玉对宝二爷说的一段话。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说狂话,只怕你家是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可见妙玉家未落败时那是相当显赫的。我想当在'五爵'之上,地位在贾家之上,而且贾家多得其恩惠的。要不然妙玉不能仅把老祖宗送至门口,那地位,那身份都得在老祖宗之上。送至门口,那是敬老祖宗是长辈。老祖宗从庵中一出来这身上就乏倦了,你想心上压了那么重的事,怎能不乏倦?确认了妙玉的身份,那是相当近的人,还恐怕不光是相当近的人,而且还有些利害关系。别说此时,老祖宗还有个皇妃孙女,还完全罩的住,就是没有这个皇妃孙女,老祖宗就是拼着荣华富贵不要了,也得为她扛着,要不然如何做人,如何混事?"瓢把子"快乐吗?妙玉躲是躲进来了,随着贾府的麻烦事也来了。有皇妃在前面挡着,谁也不敢明来,但暗中却波涛汹涌,要不然那宝二爷也不会为琪官事,差一点让他爹打死。

这贾府的最后落败,恐怕这妙玉也占有一定的因素。贾府败后,以妙玉的身份、地位、人物,绝无苟活的道理,面对着杀过来的仇家,死对妙玉来说,不算个屁事,覆巢之下无完卵。她打小经历的就是腥风血雨,能活至今日已是偏得,更何况入空门后,古殿清灯,那贝页经文是白看的吗?以妙玉的悟性,以及对佛法的领悟,死还是什么可怕的事吗?大观园破日,就是归西时,在栊翠庵堆好柴火,坐化,一股烟完了。然则世间事,不如意事常八九。背点的时候你想死也难,这仇家打进来了,是胜利者,是占领者,他非要同这妙玉打个赌,就赌他死不起,活着还得遭受屈辱。那赌注就是荣府一门的命,那仇家真是胜券在握,得意洋洋,你妙玉仗着荣府有皇妃,躲了进来,我费了多少心机,才达到的目的,怎能让你死,你妙玉听我的,乖乖的跟我走,我回金殿交旨,留荣府一门活路,否则的话,我灭了荣府一门,回金殿奏明圣上,荣府一门抗旨拒抄,混战中已被杀光。仇家以荣府一门的命要挟,要妙玉扛着,这妙玉扛的动吗?先把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层浮屠"放一边,单说这荣府人收留你一回,最后因你落了个灭门。你要是妙玉,你死的起吗?这"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那真是斑斑血泪,肝肠寸断,万不得已"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佛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不陷在这淖泥之中,荣府一门怎办,宝二爷怎办?

"绿蜡春忧卷,护石生绿烟"是说这妙玉在八十回书中被包的严严的,仅仅露了两回头面,有如裹的严严的美人焦,仅露两片尖尖的小嫩芽。八十回后,荣府破后,妙玉为救宝二爷,救荣府一门,舍身从了仇家心愿,有如伸展的美人蕉那宽大的叶子,承接住炎炎骄阳,遮出一片绿荫。第十八回,贤德妃省亲时,特在栊翠庵留有一篇"苦海慈航"。贤德妃本意要以栊翠庵为慈舟,以渡妙玉,没想到,最后,却以妙玉为慈舟,渡了荣府一门,真是天意高难问。正是"世事茫茫难自料,身心多病独登台。"

判词已经说到这了,曲子还用再说吗?不说这[世难容]曲子。我却想说说曲子[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诸位高明的读书人,往往一看到这,就把[枉凝眉]接到林黛玉的头上了。其实薛、林二位在八十回书中一直以明线,大篇幅浓墨重彩的加以描述,其二人的结局又都在[终身误]中已清楚的说了。 [终身误]是以宝二爷为主,薛、林为宾来写的,同样的[枉凝眉]也是以宝二爷为主,不同的是这宾换成史湘云和妙玉了。 [终身误][枉凝眉]两段曲子是一宝玉、四颗珠子,成众星捧月之势。曹雪芹先生,构思精巧,绝不会像现代人做书颠三倒四,不得要领。

下面说这[枉凝眉]。"枉"有白费的意思,"凝眉"有愁思之象。[枉凝眉]说的是宝二爷瞎操心。"一个是阆苑仙葩。"大观园是"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在这"神仙府"之中,独占鳌头的景点当推"怡红院"。把最美的怡红院称为"阆苑"不过分吧?海棠帝后姿,把西府海棠称为"仙葩"可以吧?怡红院中的西府海棠,隐喻的人物是史湘云。"一个是美玉无暇",你在看过猜妙玉的判词文章后,就会知道,虽说她流落风尘,那依然是一块光彩照人的无暇美玉,只不过是掉到了泥沼之中,这块玉是毫无损伤的。"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说的是宝二爷的心思,是宝二爷为湘云与妙玉而发出的感叹。"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这"枉自嗟呀",是宝二爷对妙玉的感叹,妙玉为救他一家,自跳火坑,宝二爷每心念及此,能不撕心裂肺吗?这"空劳牵挂",是宝二爷对史湘云的牵挂,从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看,史湘云再嫁冯紫英多少与这宝二爷有点关系,史湘云落贫后,宝二爷每心念及此,都要催肝裂胆。"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一个喻的是妙玉,一个喻的是史湘云,宝二爷空有其心,想帮是帮不上。"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宝二爷对这二位红颜知己,常存愧疚之心,每念及她二位所处的境地,所遭的罪,那眼泪止得住吗?曲子与曲子之间都是有相应连带的。[乐中悲]的最后一句"何必枉悲伤![世 难容]最后一句"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都是有的放矢的,不是瞎说着玩的,都可与这首[枉凝眉]相互印证的,至此宝二爷头上的四颗珠子,薛、林、史、妙四钗的结局,大致轮廓就出来了,正是:

绛株身归香雪海,(林)岭南雪中红梅开。(薛)
红袖招里有美玉,(妙)秋江风摇芙蓉摆。(史)


王熙凤

 

画,是一片冰山,上面一只雌凤。

判词曰: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何金陵事更哀。

曲子[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的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猜画:一片冰山。看过红楼梦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这是比做老祖宗。那么老祖宗为什么会被比做一片冰山?又都会说,老祖宗的年龄太大了,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有如冰山,气温一上升,它就溶化了。上面有一只雌凤,这更浅显,雌凤,那是比做琏二奶奶,王熙凤,琏二奶奶依靠老祖宗,呼风唤雨、扬眉吐气,有如雌凤立冰山,一旦气候变了,冰山溶了,靠山没了,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画的意思说完了,然而掩卷细思,这里面的学问大了。你想想,琏二奶奶是何等精明的人物,焉能够傻呆呆的踩着一座冰山等它溶了?这老祖宗的老,那不是掖着藏着的,那是脸上有岁月的刻痕,眼花、耳聋、背驼、手上有拐棍。就连丫鬟紫鹃都看的明明白白,说老祖宗是老健春寒秋后热。琏二奶奶的智商、信息、判断力,不知高出紫鹃多少倍,她怎能不心知肚明。那为什么还要有这样的结果?唉!真是一言难尽,要知为什么?还得先说说这老祖宗。鄙人在说大小姐时说过,红楼梦书中有三个半政治家,把老祖宗归为半个政治家,为什么?那就是老祖宗活着,能拢住这个家,老祖宗一咽气,这个家立马就分崩离析、土崩瓦解了。而且这种崩溃是必然的,最最要命的是这种分崩离析的原因,是老祖宗一手造成的。老祖宗种的恶因,琏二奶奶食的恶果。

下面具体的说一下这恶因。荣府的全称叫荣国公府,古代在开疆拓土、建朝立基时,立有卓著功勋的文臣武将,皇帝的封赏有五个等级的爵位:公、侯、伯、子、男。荣国公就是这"五爵"之中的第一爵,"公爵"这个爵位是世袭的。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府时,曹雪芹先生已明确的写了,承袭荣国公爵位的是长子贾赦,也就是说贾赦是荣府的法定掌门人,应该是响当当的荣府"第一把手"。然而,赦大老爷却是两手空空,空有荣国公的名号,为什么?因为他老妈健在,不但健在,而且牢牢地把着荣府大权。这赦大老爷的老妈是谁呀?就是这位老祖宗,老祖宗死死的把着权不撒手,这赦大老爷是个儿,就是有通天的本事,也不敢对他老妈如何如何,只能是干着急,没咒念,这也就罢了。因为岁月是最公正的,赦大老爷保养好身子,与老祖宗比一比谁能活也就完了。偏偏老祖宗偏心眼(鄙人认为是搞权术),倚重于次子与次子媳妇,把理家的财权交给了次子媳妇,次子就是政老爷,次子媳妇是王夫人。因这家太大,事太多,王夫人的年岁逐年增加,就有力不从心之感。而王夫人的长子珠,早夭,长子媳妇李纨又不是理家的料。女儿大小姐入宫,宝二爷浪荡子。无法,只得把赦老爷的长子琏与长子媳妇琏二奶奶借过来,帮着理家。琏二奶奶同时又是王夫人的娘家侄女。这样一来,琏二奶奶就被推到了前台,成了荣府掌家的少奶奶。同时这注定了琏二奶奶的悲剧命运,为什么?因为琏二奶奶头上带着三个紧箍咒。头一个是奶奶婆婆,就是老祖宗,这个老祖宗是必须伺候好的,她是荣府的最高权力持有者,是"大瓢把子。"掌着荣府荣辱生杀大权,如果琏二奶奶头上仅此一箍,那她真是幸运透了,从十九回到五十回,曹雪芹先生对二人的关系有着极精彩的描述,二人在脾气、性格上极其相似,特别是生性机警聪明,可说是配合默契、珠联璧合,琏二奶奶简直就是老祖宗肚中的蛔虫,把老祖宗伺候的那真是天衣无缝。第二个箍是她的娘家姑姑,叔婆婆,替老祖宗掌理荣府财权的王夫人,二人那是亲上加亲,即是姑、侄女,又是叔婆媳,这琏二奶奶也是得心应手,可说是二人一心。第三个箍才是最可怕,也是日后要了琏二奶奶命的,那就是她的婆婆,邢夫人。这荣国府,按照正理应该是赦老爷掌权,由赦老爷的夫人邢夫人掌财,由赦老爷的长子媳妇琏二奶奶掌家,这才是名正言顺、顺理成章的事。若是这样的话,琏二奶奶就会一生荣宠,也就上不了这薄命司了。现今的荣国府正拧着劲,老祖宗掌权、王夫人掌财、琏二奶奶掌家,这掌权的,权在老妈手里,掌财的,财在妯娌手里,你说赦老爷、邢夫人是个什么心情?那真是王八钻灶坑——憋气又窝火,不光是这二位难受,就连身边的奴仆、下人也眼睁睁的看着跟着王夫人、琏二奶奶的人风光、发财,而自己却抢不上槽,那急、那气、那心里那恨。你想那能老实呆着吗?这边,不是自己的却牢牢的捏着不放手;那边,是自己的而自己又拿不到手,这个"争斗"二字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荣府溃败的祸根。邢夫人对老祖宗不敢如何,反过来对自己的儿媳妇——琏二奶奶还不敢如何吗?你说琏二奶奶头上的这一箍,是不是够她的呛?

琏二奶奶是何等聪明的人,为什么要夹在这当间?说到底还是利欲熏心。再有,就是得意之人从来都不考虑失意人的心情,所以得意人总认为自己才是最聪明的人,向来不考虑自己能有失意时,他们的眼睛紧盯着如何掠取更大的利益,没有时间,也懒得去考虑一旦失手后将有如何的后果。琏二奶奶以为凭自己的智慧,能够做到"八面光"。对其婆婆邢夫人那也是加着万分的小心,竭尽全力的想伺候好她的这位"左性"的婆婆。你看第四十六回,赦老爷、邢夫人图谋鸳鸯时,曹雪芹先生有极精彩的描述。开始,琏二奶奶是真心为公婆着想,说的都是真心实话,可一听婆婆的话就明白了,这事不是能说明白的事,马上话锋一转,就顺着婆婆的说了。同时怕被怀疑走风,没敢先走,服侍着婆婆一起过老祖宗这边来。回家后,怕婆婆讨要鸳鸯不成,当着下人的面臊着婆婆,把下人都打发走了。这一段文字写的真是龙游曲沼,把琏二奶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那种小心谨慎伺候婆婆的情形,描绘的淋漓尽致,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琏二奶奶与林黛玉的机警、聪明、智慧都在伯仲之间,但林黛玉读书,琏二奶奶却不识字,因此见识高下立判,林黛玉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那见解,精妙!而琏二奶奶恰是缺乏这种见识,她想"骑墙"。可你想"骑墙"却偏不让你骑,赦老爷、邢夫人要鸳鸯,那实在是"项庄舞剑"。曹雪芹先生极少描人,偏偏在邢夫人的眼中描了把鸳鸯(第四十六回),说她是"鸭蛋脸面,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斑。"从这描述来看,你说鸳鸯长的好看吗?你在历代的仕女图上能找到那"高高的鼻子,两腮雀斑"的美女吗?再说那性子,琏二奶奶都说她素习是个可恶的。你再看她与她嫂子拌嘴,那张嘴,不在夏金桂之下。

赦老爷屋里美女如云,如何能看上她,之所以要她,那是政治的需要。鸳鸯是什么身份?是荣府大总管,掌着荣府的府库,老祖宗垂暮之年,一旦咽气,赦老爷连家里库存多少银子都不知道,一旦被人倒腾空了,损失多少都不知道,将来怎么查?其中的奥妙老祖宗明白,你看把老祖宗气的。鸳鸯也明白,只有明白才能表现出如此的决绝。这么重要的事,邢夫人找琏二奶奶无疑是赦老爷的意思,是要琏二奶奶出死力做成这件事的。这是一道分水岭,这件事没成,赦老爷、邢夫人还能把琏二奶奶当同党吗?

再说老祖宗,这妯们不合,宅内不静,由何而起,如何平服,难道老祖宗不明白,无力解决吗?都不是,因为这是老祖宗的"手腕",是老祖宗有意造成的,有人会说你净瞎掰,哪有放着太平不太平,非得制造矛盾,弄点事的人?中国的历史,历朝历代,上至皇家,下至草野,都必须是两股甚至二股以上的势力同时并存的,这样大当家才能坐的稳。如果下面一个腔、一个调他就睡不着觉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日子到头了,因为这时,他有耳是聋子,有眼是瞎子,手下的人在干什么,他都不知道,你说他还好的了吗?只有下面有两股或两股以上的势力,相互干预,相互牵制,"大瓢把子"日子就好过了。下面的情况时时刻刻都有人如实汇报,他在上面掌掌平衡就行了。这吃的也香,睡的也实在,老祖宗玩的正是这一套权术。赦、邢一派与王夫人、琏二奶奶一派相互一监督、一斗法,老祖宗的消息就极灵通,双方都要不断地到她面前打小报告,她就耳聪目明了,日子过的也逍遥,至于说她死后如何,那就不是她考虑的了,那就看各位的命了。如此一来,就活生生的把个琏二奶奶给玩了。所以说,琏二奶奶的悲剧,在极大的程度上是老祖宗给种的恶因,这也是这"雌凤立冰山"的真正含义。

判词。王熙凤的判词,二百余年来,人们百思不得其解是第三句—— 一从二令三人木。这恰恰是琏二奶奶的人生三步曲。一从是说琏二奶奶从春风得意到乐极生悲,二令是说琏二奶奶结仇,三人木是琏二奶奶被休。

先说这一从,琏二奶奶从出场到五十四回,那都是光彩照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然而在五十四回,共有三处点着这一从:第一处,正月十五,荣府摆宴。席间,请两位女先说书。本来说书有一女先足矣,此处特别点了两女先,两女先者,二人也,二人为从;第二处,说的书名叫《凤求鸾》。书中的主人公叫王熙凤,这名与琏二奶奶的名重了。重是从的同音字,而这一重名,把琏二奶奶的福分重没了。第三处是这老祖宗"掰谎"。老祖宗"掰谎"辩的就是《凤求鸾》中的王熙凤,这" 谎" 字与"黄"字是同一声母,它是"黄"的谐音字。琏二奶奶不但福分被重名重没了,又被雪上加霜,好好的日子,活生生地被老祖宗"掰黄"了。老祖宗种恶因,琏二奶奶食恶果。前文以较详细的说了,琏二奶奶的日后倒霉,老祖宗是有着七分责任的。曹雪芹先生是孔门后人,是要替尊者讳的,因此,许多深层次的东西,是要读者自己细细体味的。琏二奶奶在五十四回她的好日子做结,由乐极而生悲,果然,第五十五回,开书,她就小产了。

再说二令。二令是五十五回至七十一回这十六回书中的琏二奶奶的一段小结,第七十一回的回目是"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点的就是这二令。二令是对一件事的两次命令。这头一次命令出自琏二奶奶,是琏二奶奶为了东府尤氏的脸面,捆了两个婆子。这本不是一件什么大事,但由于惟恐天下不乱的奴仆下人的挑唆、撺掇,而引发了琏二奶奶的婆婆——邢夫人的第二次下命令,邢夫人当众给儿媳妇琏二奶奶下马威,红楼梦书中写的极精彩,说:"邢夫人当着许多人的面,赔笑和凤姐求情说'......',说毕,上车去了"。这邢夫人实在是太厉害了。这比当众给琏二奶奶几个嘴巴子还厉害。本来主子之间的矛盾是要回避众人的,主子与主子之间无论心中有多恨,恨不得相互杀了对方,但到了众人面前都是谈笑宴宴,因为这太重要了,不单纯是为了保持绅士、贵夫人的形象,最主要的是,每位主子手下都有一群人,每位主子手下的这群人都不是省油的灯,没事都要相互找事。主子之间一旦当众撕破脸,你想想那将会是什么局面?邢夫人是婆婆、是长辈;琏二奶奶是儿媳、是小辈,邢夫人当众赔笑求情,无疑是说琏二奶奶犯上作乱、大逆不道、狗仗人势、罪在不赦之列。战书一下,荣府立马矛盾明朗化,一旦矛盾尽人皆知,就没有回旋余地,对立的双方都无退路。赦老爷、邢夫人从四十六回图谋鸳鸯,一心要把这儿媳妇琏二奶奶拉到自己的这一边,而琏二奶奶没买帐,不为其出力,这怨恨之心已憋了许久,到这二令之时终于爆发,公然挑                                                 明,公婆与儿媳将势不两立。

这二令出现在第七十一回,有人要问,你为什么说五十五回到七十一回是琏二奶奶"二令"的小结?因为在这十六回书中,琏二奶奶把自己日后所有的活路都给堵死了。我前文已经分析了,由于老祖宗的原因,琏二奶奶失和于公婆已成定局,这责任不在琏二奶奶,这是老祖宗的责任,也是琏二奶奶日后悲剧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全部原因。琏二奶奶如果把握的好,完全可以逢凶化吉的,你猜为什么?因为像琏二奶奶这样,长房、掌家的少奶奶是相当有分量的,那不是公婆说休就能休了的,它已经不单单是家事,同样也是族中的事,要有正当的休弃理由,确凿的证据。经过族长的同意,招集族中人,开祠堂、挂影;照告天地、祖宗、族人,要在族谱之中写明是哪一支、哪一房、哪个人,注明被休日期、原因,这才能行。如果琏二奶奶夫妻和睦,与东府贾氏族长珍大爷及妻尤氏,感情融洽,这事结果能那么糟吗?珍大爷在儿媳秦氏死时,找琏二奶奶帮忙、料理家事,可以说琏二奶奶是有恩于珍大爷的,那珍大爷能白欠着琏二奶奶那么大的人情不为其出力吗?珍大爷如果肯帮忙,以族长的身份请几位代字辈的老先生、老太太,把赦、邢二位找来唠扯唠扯,琏二爷若是无休妻意,赦、邢两位也孤掌难鸣,这代字辈的老头、老太太用大屁股就把赦、邢二位给坐住了。

赦、邢二位就是再恨琏二奶奶,他也没咒念。偏偏琏二奶奶在尤二身上犯了大错,把尤二诓入大观园,活生生地把个大儿子给折磨掉了,把琏二爷的根给断了。这还不算,竟活活的把尤二给逼死了。这事像剜了琏二爷心一样,琏二爷从此与她系上了死疙瘩。单是这样也就罢了,千不该万不该的是大闹东府,大鼻涕抹了尤大奶奶一脸一身。东府主子、仆人黑压压的跪了一地,闹的沸沸扬扬,使得东府名声扫地。本来尤二就是珍大爷的心头肉,因为珍大爷奔着尤三使劲,迫不得已才把尤二让给了琏二爷,虽然把人让给琏二爷,但珍大爷心中旧日的情分还在。这琏二奶奶把尤二整治死了,珍大爷本来就剜心样痛,但那是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说的事。正在周身不自在的时候,琏二奶奶再到府中一闹,闹的珍大爷人模狗样的,人不人鬼不鬼,你说珍大爷的心中恨不恨?他还能再念着琏二奶奶旧日的好处吗?琏二奶奶到了倒霉时,珍大爷还能出死力帮她吗?至此琏二奶奶,公、婆、夫、族长,都得罪到了。而得罪夫、族长是琏二奶奶自己要承担的三分责任,琏二奶奶走到这步,大局也就定了,剩的就是这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了。


李纨

画:
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判词云: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曲子[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题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与后人钦敬。

李纨,先说一说李纨这个名字,李纨一名三讲。

第一讲,李纨的同音字为"礼完"。我们通过看红楼梦书,能充分体会到李纨自觉遵从封建社会的妇德,是"三从四德"的典范,能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行、非礼勿做,可说是克己复礼的楷模。孔老夫子的《论语》一书,通篇是说"礼",而不说"理"。为什么说"礼"而不说"理"?因为"礼"是约束人的言行、举止、做派的匡架,是规范社会尊卑、长幼的尺度,人们要自觉遵守这匡架,社会遵循这种尺度,那就成为一种极为有序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就可以无争,无争就没有不公,没有不公,自然这个"理"也就没用了。换过来说,人们之所以要"讲理"是因为有"不公","不公"是由"争"引发的。书中李纨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争"。她有着完美的上古时期的礼仪,大有君子和而不同之状。

第二讲,李纨的同音字有"理完"。曹雪芹先生写红楼梦书时,与孔老夫子时代相去已两千余年。即使是孔老夫子时代就已经是"礼崩乐坏"了,更何况到了两千余年后的曹雪芹先生时代了。这时的这个"礼",仅仅剩下了被七扭八歪后的一个空空的外壳了。所以上古时期的"礼"是无法说了,仅仅能在李纨的身上投下淡淡的一层影子。只得就这个"影子",来讲这个"理"了。因此红楼梦一书通篇说的都是一个"争"字。争权、争势、争财、争风吃醋、争说上句、争......无所不争。人人都在斗智呈才,由于时时争,处处争,无所不在的争,由"争"字引发了无数的"不公",有了无数的"不公",就不得不每时每刻都在掰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理,从起书到最后,通篇都在掰扯这个"理"字,一直到书完了,"理" 在这一时段也就完了。

李纨字宫裁,你翻看整部书,写的小女子无数,仅有李纨一人有"字",字"宫裁",它的同音字是"公裁",红楼梦通部书的道理讲完了,敬请诸位公众裁决。

第三讲,李纨、李纹、李绮,这姐妹三人是专为结书而备的。红楼梦书的主干是用排它法,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在不断的新陈代谢。书的前十六回,宁、荣二府并重,十七回后宁府逐渐淡化,书的重心移向荣府。荣府,赦老爷一支的代表琏二爷、琏二奶奶;政老爷一支的代表王夫人、宝二爷等。这说明荣府的两支并重。故事发展到八十回后也就是老祖宗架鹤归西后,再有赦老爷、政老爷分家及分家后,赦老爷一支逐渐淡化,书的重心移向政老爷一支,政老爷破门而出,自立一脉。

政老爷一门又分三支:长房的长子媳李纨与长孙贾兰是一支。次子宝二爷娶妻薛宝钗是另一支。薛宝钗的大嫂在八十回后,夏金桂被休,薛蟠又续弦李纹(这事鄙人在猜酒令时将有详细的说明)。三子环三爷是第三支。有迹象表明,这环三爷在八十回后,娶的妻子很大可能是李绮。退一步说,即使不是夫妻,那也是在一个锅里吃饭的,如此就十分明了了。红楼梦的结书,先结环三爷一支,结这一支,李绮结句;再结宝二爷一支,宝二爷一支生活在薛家,结这一支李纹结句;最后结长房一支贾兰,结长房这一支,以贾兰母李纨结句。李纨——字宫裁,三支合来结书是奇、文、完,敬请诸位公裁。(妙,奇文完。还要请诸位看客公裁。无怪衍生出红学。热闹。)

猜画:这画的意思很明白了。政老爷一门,兰哥是最有出息的,"茂兰"是兴旺发达,其母李纨教子有方,终于儿子有出息,母以子贵,被封为诰命太夫人,穿戴着凤冠霞帔,风光的很。

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这书中都有交代,李纨年纪轻轻的就死了丈夫,守着兰哥这么一个儿子。兰哥也甚是争气,学习用功,很有骨气,书中都有伏线,预示着将来能成大器。这判词妙就妙在三、四句上了。这三、四句一转,说的是八十回以后的事,"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矣谈。"二百余年来,难倒了多少聪明才智之士,这未来将要发生的事,要能知道那叫"神算",也叫先见之明,如何才能有先见之明?那要博古通今,有极丰的社会阅历。中国有句老话:看看他的过去,就能明白他的现在;看看他的过去和现在,就能算出他的将来。李纨的后两句判词,要想弄明白,就有必要推一推她的将来,也就是曹雪芹先生八十回后所写的李纨。

李纨,我在前面已说过了,她的同音字是"礼完"。在她的身上隐隐的透着古礼。子曰:"君子乱邦不居,危邦不入。"所以李纨所居之地都是祥和的。这是曹雪芹先生写红楼梦为李纨定的基调。

说李纨时,有一人是必说的,那人就是史湘云。史大姑娘有择床病,那就是换地方睡不着觉,这是在七十六回结尾时写的。但恰恰是这有择床病的史大姑娘,每次到大观园来都换地方睡。先与林姑娘住潇湘馆,再与宝姑娘住衡芜院,最后落脚在稻香村,住到了李纨那里。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其实不然。这说明林姑娘的矫情、宝姑娘的机谋,史大姑娘都是不太适应的,只有李纨那里使她觉着舒适,由此看出李、史二人的性情是比较合拍的。最能说明问题的是第十七回,宝二爷为稻香村题的一副对子:"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红楼梦十七、十八回两回连写,正是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贤德妃风光省亲的回目。贤德妃是全书的大扣,十七、十八回在描写这事的同时,千锤百炼的文字蕴藏着机锋无限。宝二爷的每副对子、牌篇都喻意深长,为八十回以后的书做伏笔。正所谓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之外。因此稻香村的这副对子,实在是曹雪芹先生心血所凝,浣葛处讲的是合于礼教的妇德,新涨绿添是除旧布新,旧有的被淘汰,新生的欣欣向荣。这上联说的是由于李纨有美好的妇德,课子有方,荣府遇祸遭劫后,一败涂地,旧有的一切都被革除,有如春水漫堤一样,了无痕迹。惟有兰哥一脉,异军突起,又布出新的向荣景象,有如春水蕴草一样,蔚蓝一片,气象万千。采芹人是比喻读书人,好云香护,云有香吗?唯有史湘云这"湘云"二字掉换过来,才成云香(湘),史姑娘不但名字掉换过来是云香(湘),她自身这片云也香的很,醉卧芍药茵,满身芍药花招蜂引蝶,没有奇香,那来蜂蝶。这下一联说的是因,是说兰哥的成才,少不了要有" 好云香护。"读书人什么最重要?环境啊,你看那孟母三迁。兰哥要想读好书、成器,就必须要避乱世。你想,要把他发配到远恶军洲,书连摸都摸不着,他还能读个屁书,成个屁"器"。由此可见"好云香护"是何等的重要。稻香村曾经住着李纨、史湘云、兰哥。这三人被恰如其分的镶嵌在这一副对联中,预示着八十回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兰哥的成才,既要有李纨的美好妇德,又要有史湘云的"好云香护"。再看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在这题回中极醒目地标着,林黛玉占"桃"字,它的同音字是逃,而史湘云占一"偶"字,这偶字有成双配对的意思。真是分庭抗礼,妙趣横生。

说分庭抗礼,分在那里,抗在何处?看七十回末尾的放风筝。记得前面我已说过,这放风筝的有讲,不放风筝的也有讲。放风筝的在"逃花劫"那自然是"在劫难逃"了,而不放风筝的,说明此人不在此"劫"。当时在场而又没放风筝的,仅这两位,一位史湘云、一位李纨。这在不在"逃花劫"就是从放不放风筝分出来的。

再来掰扯掰扯七十回中史大姑娘的小令《如梦令》,"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蹄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好清新明快的小令,描摹柳絮的这一层意思,鄙人就不多说了。单说这小令,隐着史大姑娘的婚事。"岂是"用白话文说就是"不是"。"残"是剩下的,不完整的,此时的史大姑娘那不是剩下的、不完整的,那是货真价实的未出阁的大姑娘。史大姑娘头次上花轿,初嫁卫若兰,只能算是湘帘半卷,因为这仅是她一生之中的婚姻的一半,她还有再嫁冯紫英,那时才能算得上湘帘全卷。绣绒喻处女,雾有云意,"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真的好心思,好文笔,只有曹雪芹先生想的出。"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史大姑娘初嫁卫若兰,那是顺风顺水。家势显赫的卫府,三媒六证的娶,保龄侯史鼎做主,宝马香车的聘,那真是金童玉女,郎才女貌,轰动当时的上流社会。而这一切,是那样的自然,毫不费力,有如纤纤玉手随意拈来。最为有趣的是"空使鹃啼燕妒"。鹃者紫鹃也,紫鹃的主子是林黛玉;燕者春燕也,主子是宝二爷。史大姑娘风光出嫁,林姑娘对景伤情,自伤父母早逝,史大姑娘尚有叔叔做主,使其得配才貌仙郎,自己孤另另客居外婆家,外婆年事已高已到风烛残年,自己年龄又在史大姑娘之上,感时、感事,悲从中来,焉能不"啼"。宝二爷看着这开口就叫自己为"爱"哥哥的史大姑娘自今而后成为人家的媳妇,不得再随意的玩笑,心里有点酸酸的可也不为过分,这个"酸酸的"恐怕就是"妒"字的意思吧。接下来是"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这啼也好,妒也罢,那都是别人的感受,且住吧,拜拜了,史大姑娘乘花轿,自今而后,就要双宿双飞了。那是"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好月圆,莫使春光别去了。史大姑娘燕尔新婚,这小令还有比《如梦令》更贴切的吗?

为什么在李纨的判词里,掰这史湘云的"小令"?那是因为此二人渊源极深。史大姑娘在众钗裙中年龄最小,又最先出嫁,出嫁之时,老祖宗健在,贾府正享太平。史大姑娘嫁到卫家不久,卫若兰被放为外任,到外地任职做官要带家眷离京,小两口到外乡,人生地不熟,且史湘云年小,不善理家。离京前辞别姑奶奶、老祖宗,老祖宗对她也甚是挂念,念其无父母,今又远离家乡,真是放心不下。祖、孙女相对垂泪,那心思不谋而合——找一帮手啊!找谁?现成的上佳人选——李纨,李宫裁啊,那人品、那处事、那待人接物。有这样的一个人在史大姑娘身边,老祖宗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找李纨来一商量,你想那还有不成的。李纨携子随史湘云夫妇远离京城,在荣府未乱之前已飘然离去。这就是李纨乱邦不居一定要在荣府未乱之前,堂而煌之的从正门跨出,而且卫若兰的名字的涵义,也有护卫未成年的幼小兰哥的意思。

卫若兰是北方人,离京任职到江南,因水土不服,好景不长,就病倒了。谁知一病不起,三两年之中就撒手人寰了。在卫若兰病重期间,多得好朋友冯紫英的关照。卫若兰死后,史湘云与冯紫英日久生情后,携全部家产嫁入冯家。冯家是神武将军府,有公、婆、妯娌、大姑子、小姑子等一大家人,史湘云再嫁冯家怎能带着一个寡妇嫂子?即使史湘云要带,冯也同意,那李纨也不能干啊。因为这事不合于礼,冯家一大家子人,史湘云再嫁过去,李纨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史湘云再嫁之日就是史、李二钗分手之时,这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冯家此时卷入皇室之争,不久的将来就要灾难临头。子曰:"君子危邦不入",李纨焉能入危邦、赴不测之灾?分手后,李纨带儿子兰哥定居西湖孤山梅庄,课子读书。

说到此,判词的三、四句就有解了。李纨遵从古礼,守"三从四德"之妇德,喻为冰清玉洁;史湘云没守住,再嫁了一夫,未免要有水性扬花之嫌。冰喻李纨,水喻湘云。二人离荣府后相依为命,不分彼此,好的如同冰与水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然则最终还是冰水不同,冰自冰清,水自水流,冰清自困。李纨离荣府本不想在外长住,并未带多少钱物,谁知离荣府后,荣府大变迭起,终至一败涂地,这就使她母子成无根的浮萍。与史湘云分手,以李纨的个性,那是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的,对史湘云所赠的钱物根本不能要,这孤儿寡母自食其力,其艰难也是可想而知的。水流自底,史湘云入冯府,时间不长,冯府被抄,史湘云的全部财产随之荡然无存,一日之间而成赤贫,那才是昨嫌紫袍长,今怜破袄寒。因为这二人不在逃花劫,在荣府鼎盛时飘然离去,在众逃花的眼中,这二人的命是真好,勉去多少颠沛流离,避去了多少饥寒交迫,因此有此嫉妒,那也是正常的。然而既在薄命司,那就难免是薄命女,这苦日子早一天,晚一天,总是要找上她们的,这就是"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做笑谈"的涵义。

曲子[晚韶华]。前半段很直白就不多说了,咱们就从"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说起。这段说的是李纨。李纨因遵从古礼,有阴骘积儿孙,所以老年时气昂昂,头戴簪缨,被封为诰命太夫人。接下来"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这段说的是兰哥。兰哥中进士,成封疆大吏,光耀门庭。再往下,"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与后人钦敬。"这最后一段说的是李纨在被封为诰命太夫人以后,已经是油尽灯枯,在临死时,还不忘以礼教训导儿子兰哥,"那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修身立命要以德为先,待人接物要守礼,做人办事要讲理,哪怕是个虚名,因为要做的磊磊落落、凛然正气的让后人钦敬。"好位李纨,无愧字宫裁


巧姐

画:
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其判云:
势败休云贵,家贫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曲子[留馀庆] :
留馀庆,留馀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德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巧姐的事,鄙人在浦东寺怀古与酒令中,大体的框架都说了,在这里不多重复了,择其要少说几句。阿凤把自己的路都给堵死了,但她确无意间为其女儿留了一条后路,而且还有两个强援。古人云:"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事情已经到了"势败休云贵,家贫莫论亲"的时刻,正是墙倒众人推,鼓破众人锤的危难时刻,到处都在趁火打劫,为了蝇头私利,不惜骨肉相残。可怜巧姐,几岁的小女孩,惨遭暗算,连同忠仆小红一同被拐卖到烟花柳巷。有人要问了,阿凤虽然不在了,巧姐还有爹、爷、奶,再退一步,还有叔爷爷政老爷、叔奶奶王夫人,有着这多亲人,有一人护着点,焉能被人暗算?稍加分析,你就会发现,这些亲人,有等于无。先说这爹,琏二爷,从前八十回就看出,那是个长年不在家,即使不出远门,每日也是花街柳巷的拈花惹草,走鸡斗狗,根本就顾及不上,也根本不想顾及巧姐的人。爷赦老爷、奶邢夫人,女儿迎春的死活都不管,孙女就更没放在心上。按说能管巧姐的惟有王夫人了,因为王夫人不单是巧姐的叔奶奶,还是巧姐的姑姥姥,不光有亲,巧姐的妈,阿凤在王夫人跟前出力多年,这姑与侄女,叔婆与侄媳,双重身份,二人的感情甚重,所以还有一份情在。但是赦老爷、政老爷哥俩由于利益之争,闹的多有龌龊,终至分家,这一分家,相互有怒忿,断了往来,赦老爷府里的事,王夫人那是干着急插不上手。由此,傻大舅蓉小子在缺钱的时候打巧姐的坏主意,才得以畅通无阻。

猜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这画的是巧姐在八十回以后的境况,巧姐嫁板儿,在第四十一回中,柚子换佛手,就是伏笔。曹雪芹先生的书,是经过他那如椽的巨笔,呕心沥血的批阅了十载,增删了五次,可说红楼梦一书已经到了天衣无缝的程度,每件事都交代的清清楚楚,整个故事,穿关过节,丝丝入扣。刘姥姥一进荣府,目的十分明确,是去求帮,她家日子过的十分窘迫,到荣府来,单带了个重外孙女青儿,破着老脸,求得了二十两银子、一吊钱。二进荣府时,就大大的不同了。二进荣府的目的也十分明确,那就是报恩来了。三十九回,在平儿的眼里看到的。"有两三个丫头在地下倒口袋里的枣子、倭瓜,并些野菜。"再看看这刘姥姥怎么说的呢。"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蔬菜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味,也算是我们的穷心。"这一段十分重要,两三个丫头倒口袋,说明这次带来的瓜果蔬菜不是一袋两袋子,而是有好几袋子,再看刘姥姥说的。"多打了两石粮食,这瓜果蔬菜也丰盛。"这说明,刘姥姥一进荣府求帮得到的二十两银子、一吊钱,一分钱都没错花,没有用于吃喝,而是用于购置土地,经营生产上了。经过一家人的苦劳苦作,日子已有起色,达到了丰衣足食的程度,而且瓜果蔬菜的丰盛,那是摇钱树,手头上的零花钱,也就都解决了。再向下看书中写道:"刘姥姥又往窗外看天气,说道:'天好早晚了,我们也去吧,别出不去城,才是饥荒呢。'"这说明刘姥姥此次来,完全是为了报恩,一点非分之想都没有。刘姥姥二进荣府,一开场,就向我们透露了两个信息,一个是刘姥姥十分古道热肠,知恩图报,虽说是个穷婆子,注重礼尚往来的古礼;一个是刘姥姥一家人是过日子人,能吃苦、有头脑,稍微一帮,立马就有起色,而不是像李奎那样,手里一有钱马上就钻入赌场,或者大碗酒,大块肉,花了拉倒。再看刘姥姥二进荣府要返家时,曹雪芹先生不厌其烦为刘姥姥的这次意外收获开出了极为详尽的单子。单现银一项就有一百零八两,外带一个极贵重的古董"成窑盖钟",还有两个"笔腚如意",几匹布,大量的服装。曹雪芹先生为什么要写这些呢?那完全是为八十回后的文章做伏笔。王家通过这巨额资金的资助,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成为富甲一方的乡绅。

说这些干什么?这就要回头说那幅画了,那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纺绩。贾巧姐嫁板儿,板儿家那时以是富甲一方的乡绅,何来的荒村野店?这才是故事的关键。贾巧姐在教坊中,马上就要成为鸨娘的摇钱树,那是说脱籍就能脱籍的么?教坊,花街柳巷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销金窝,贾巧姐要想脱籍,几千两银子的赎身钱是必不可少的,这暗示着,当刘姥姥得知板儿所认识的教坊中的这位红颜知己,正是荣府昌盛时,自己为其起名叫巧姐的公府千金,恩人阿凤的闺女。现如今落难,鸨娘正欲逼其接客,搭救她出火坑已是迫在眉睫的事。刘姥姥在恩利两难全的情况下,慈心压倒利心,支持了板儿,说服了全家,倾家荡产,便卖了家中的一切财富,凑足银子把贾巧姐从教坊中赎了出来。这一举动,实在是惊世骇俗,为了十几年前的恩人的女儿,完全放弃了优裕的生活,使用了全部的家当,用以赎出一个落败家族之中的一个蒙难女,那勇气、那慈心、那得人滴水之恩,施以涌泉相报的品质,都是天下一流的。刘姥姥的心胸、品质,正是由这"荒村野店"四字反衬出来,说明赎出巧姐后,王家已落得一贫如洗。"美女纺绩"是全家劳作,从未经历过生产作业的贾巧姐,也改头换面,"住了箫管弄弦索",举家奋斗,从头再来。

说到这要感慨几句。刘姥姥一家赎巧姐,有人会说那不就是钱吗,有啥呀?刘姥姥一家是本分老实的庄稼人,挣点钱要靠天,凭力气,穷日子都过怕了,做梦都梦见银子,你看王狗儿孩子的名,一名青儿;一名板儿。青儿、板儿都是钱的代名词,这说明,刘姥姥一家人爱钱如命,每一分钱都要捏出铜水来。正是这刘姥姥,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毁家救人的壮举。曹雪芹先生特在巧姐的判词中郑重注明"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留馀庆]这曲子里有一句是"劝人生,济困扶穷。"这困与穷完全不同的两回事,穷好解,说白了就是没钱,困就不同了。三国时,刘皇叔到江东娶孙尚香,吴国太、孙权待皇叔为贵宾,天天酒宴,时时歌舞,日子过的富甲天下,而这时的刘皇叔被称为"刘备困于江东"。由此可见"困"字的涵义是"鲲鹏不得振翅于云霄,彩凤不得举翼于九天"。用以比喻人事,就是英雄不得一展宏图,那么这曲子说的是什么意思呢?留馀庆,是因为琏二奶奶济困,幸娘亲,是因为琏奶奶扶穷。扶穷前面已经说了很多了,下面单说这济困。

红楼梦书中的贾芸,实在是非同凡响,那是一个能屈能伸,谋略超群的天才,而在书中出场时是十分潦倒的,因借钱受困于舅舅卜世人;求事,受困于琏二爷。实不得已,改换了门庭,投在了琏二奶奶门下,才得以登场。这芸哥,心思细密,极善猜度人心,既登上了舞台,在八十回后有丰富多彩的表演是必不可少的了。再一位就是小红,林红玉。小红聪明绝顶,思维缜密,机警干练,最妙的是她是林之孝的女儿,林之孝为荣府的大总管,林之孝的老婆,林之孝家的是荣府女仆的总头,为什么要说这些?是因为由于这个原因,小红在荣府的仆人当中是极有能量的,活动能力特强,消息特灵。你看她在头一次回琏二奶奶话时,这家奶奶那家奶奶,连着说了七八家奶奶,把个李纨都听糊涂了,而她说的是分毫不乱,琏二奶奶唯一夸过的下人,就是这小红。为什么小红说的这么明白?因为小红常在她们之间走动,这时的小红正受困于怡红院。晴雯、麝月等宝二爷身边这些灵牙利爪的大丫头,一看出小红的聪明、机警,深怕她后来者居上,都在不留余力的对她进行排挤、打击。正是在小红困顿之时,琏二奶奶慧眼识英才,将其搜罗在自己的帐下。这留馀庆,济困说的就是此二人。贾巧姐身陷花街柳巷的教坊之中,那里的管教制度相当严厉,而刘姥姥、板儿住在京郊,双方在地理距离上以及心理距离上都隔着鸿沟,能够让板儿与巧姐接触上以至于发展到相恋程度,那是要经过多少道槛,这个在中间搭桥的人,那是何等重要,没有超常的智慧、过人的机警、缜密的安排、万无一失的谋划,这个事是办不到的,然而芸哥、小红二人联手力挽狂澜。琏二奶奶对二人有知遇之恩,二人有拼命回报之德,到此,这曲子中我们就可看出是写与琏二奶奶有关的三伙人,一伙是狠舅奸兄,狠舅是琏二奶奶的舅公公邢德全,奸兄是琏二奶奶的侄子蓉小子,此二人在琏二奶奶掌家时多得好处,一旦琏二奶奶背点,立马落井下石,对琏二奶奶的小女下黑手,全然不念骨肉亲情,漏出了惟利是图的混球王八羔子的嘴脸。一伙是侠肝义胆、拼死也要报知遇之恩的芸哥,小红。一伙是受滴水之恩,就要涌泉相报的饱经风霜的刘姥姥,真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秦可卿


画:
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

判词云:
情天情海幻情深,情即相逢必主淫。
漫道不肖皆荣出,造衅天端实在宁。

曲子[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花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坠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秦可卿的事,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书中都有交代,八十回后,秦可卿的棺材可能是宁府被抄的一个原因,宁府的事,笔者在说惜春时,已说了不少,在此不多说了。


原文格式,上,中,下。

(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无去来处 回复 悄悄话 有点儿过于穿凿了。
南国铁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执着的创业者的评论:

请读(一)。
执着的创业者 回复 悄悄话 革命无罪,瞎编有理。
薛林二人的品论何在?
南国铁树 回复 悄悄话 同意几位朋友的分析,李纨这一节,真有点空穴来风。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有可能妒的是王熙凤。
“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我感觉这句话是贬不是褒。
爱中文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留意的评论:

同感
爱中文 回复 悄悄话 妙玉之说,颇有新意;巧姐之说,老生常谈;枉凝眉之解,就有点关着灯评书-瞎讲了
留意 回复 悄悄话 说李纨寡妇带着贾家的重孙子贾兰,去陪护湘云出嫁离京,半点道理都不通.
李纨什么身份?贾府正得宠的长媳,最守三从四德,丈夫死后心如古井凡事都不参和的寡妇,只守着尊贵身份的幼儿过悠闲日子的人,怎么可能跟随一个和贾家无直系姻亲的湘云远离侯府,出面为别家人料理事情?她自己家的事情都要避嫌不理,怎么可能到别人家去惹是非?编的太离谱了.
看了这一篇,感觉很不对.满篇都是牵强附会.
mae 回复 悄悄话 wow....Well written! Thanks for sharing...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