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战略

全球军事,历史,战略
正文

苏德战争战役简史 1942

(2020-06-09 13:42:32) 下一个

1942年:苏军冬季攻势(莫斯科战役[下],迭米扬斯克战役,伊久姆战役,亚速海战役),刻赤战役,哈尔科夫战役,塞瓦斯托波尔战役,德军夏季攻势(进军顿河战役,进军高加索战役,顿河河曲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苏军冬季攻势(莫斯科战役[下],迭米扬斯克战役,伊久姆战役,亚速海战役)

 

莫斯科战役[下]

 

苏军冬季攻势始于1941年12月5日。最初意图仅仅是为挽救莫斯科而进行的逆袭。苏军很快发现德军防线十分脆弱,于是苏最高统帅部决心在莫斯科西面向德中央集团军群发起强大的钳形攻势,试图合围歼灭德军。科涅夫的加里宁方面军,朱可夫的西方方面军和切维列钦科的新组建的布良斯克方面军由北,中,南三路推进,共投入16个军,120个师,720辆坦克,1170架飞机,共100万人之众。而其当面的德中央集团军群(12月底包克被解职后由克鲁格接替)战线绵长,缺兵少将,毫无预备队可言。希特勒又下令禁止后撤,必须殊死抵抗。结果,面对苏军强大的攻势,各部队不得不违令后撤。苏军多处突破,战线犬牙交错,战斗异常激烈。元首大为震怒,将包括古德里安和赫普纳在内的多名高级将领解职。

 

 

苏军继续猛攻,两翼取得重大进展。德莫德尔第9集团军和鲁奥夫第4装甲集团军深陷尔热夫突出部就要被围。苏军投入了空降部队,从1942年1月18日起陆续在维亚兹马地区降落,前后共投入了第4空降军1万余人,试图封闭口袋。此时德军危在旦夕。然而在2月中旬苏最高统帅部过早地从西方方面军抽调了2个集团军去支援北方和南方苏军,导致西进势头减弱。结果德军得以腾出手来对付空降部队,苏军反遭局部包围。包围圈内的德军撤至斯摩棱斯克和维切布斯克。苏军运输线过长,到3-4月间又由于春季道路泥泞,不得不停止攻势。

 

德军在1941-1942年莫斯科战役中伤亡38万人,但加上冻伤,伤寒使减员总数增大到60万人。德军的后备兵源是无法补充这样巨大的损失的,而新补充人员的作战经验更是无法与阵亡的精锐官兵的高超战斗素质相比。对苏军来说攻势虽使莫斯科免受威胁,但未获全胜。冬季攻势由局部反击仓促投入全线反攻,准备不足。空降部队添油般逐次投入力量分散,无法形成优势反而被歼。

 

迭米扬斯克战役

 

1941年底苏沃耳霍夫和西北方面军为配合莫斯科保卫战向德北方集团军群发动进攻。1942年1月7日,沃耳霍夫方面军的第2突击集团军由诺夫哥罗德向北推进,试图北上为列宁格勒解围。但孤军深入被德第18集团军在后方合围,导致失败,3万人被俘。司令弗拉索夫被俘后变节。

 

在伊耳缅湖以南,苏西北方面军徐徐推进,德北方集团军群司令李勃请求撤退,被元首解职,由屈希勒尔继任。2月8日,苏第11集团军和第3突击集团军第一次顺利完成对德军的合围,在迭米扬斯克附近将德第2,第10军9万余人包围。元首下令对迭米扬斯克实施空中补给。尽管德空军缺乏战斗机护航,容克52运输机以20-30架组成“团建制”机群集体防卫,成功地使被围部队持续战斗,4月21日德军突围成功。迭米扬斯克战役德军在战术上是成功的,但使元首错误地相信空运部队的力量。空军损失了260架宝贵的运输机,使1942年底斯大林格勒被围时运力不足。从战略上看扼守迭米扬斯克突出部并无必要,李勃建议撤退是对的。

 

伊久姆战役

 

在乌克兰,南方集团军群司令赖歇瑙病逝,包克病愈复出担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苏铁木辛哥率领的西南战区各方面军奉命继北方,中部战区反攻后在南方反攻。1月18日攻击开始,苏军全线挺进,但未集中重兵实行包抄,主要原因是此时最高统帅部无力在南方组织大规模战役。因此苏军徐徐推进,在哈尔科夫,库尔斯克方向取得一些进展,更重要的成果是在伊久姆渡过了顿涅茨河,夺取了一个广阔的桥头堡,威胁德军战线的后方。

 

亚速海战役

 

在克里米亚,曼施坦因的第11集团军于1941年10月28日突破彼列科朴地峡后攻入半岛,但未能攻克塞瓦斯托波尔。他成功地将刻赤半岛苏军逐出。但苏军不肯轻易放弃。外高加索方面军出动2个集团军从12月26日起渡过刻赤海峡涌入,外高加索方面军主力进入克里米亚后改称克里米亚方面军。到4月19日,苏军一系列收效甚微的进攻后无力再攻。

 

至此,苏军1941-1942年冬季攻势全部结束。从波罗的海到黑海之滨,除了朱可夫在莫斯科城下大量歼灭德有生力量以外其他攻势均战果不大。但苏军这一系列的出击已使“战无不胜”的德军不得不由凶猛的攻势转入颓落的守势,再也无力全面进攻了。

 

刻赤战役

 

1942年,希特勒决定对南方高加索-顿河一线发起重点进攻。但首先必须肃清克里米亚半岛和伊久姆突出部的苏军。5月8日,曼施坦因以9个师(含3个罗马尼亚师)的兵力在强大的空中支援下向数倍于己的苏克里米亚方面军发起闪击战。5月15日刻赤城被克。德军以伤亡7500人代价击溃了拥有3个集团军的克里米亚方面军,俘敌17万。而塞瓦斯托波尔守军失去支援变得岌岌可危。

 

哈尔科夫战役

 

针对伊久姆突出部的苏军,德军集结兵力准备攻击。但攻击前几天,5月12日,铁木辛哥率领的西南战区各方面军为防止德军进攻,抢先一步发动攻势,向哈尔科夫方向猛攻。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投入所有预备队苦战。正在危急时刻,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团军于5月17日如期发动预先制定的“腓特烈一世”行动,次日攻占伊久姆。保卢斯回师反戈,两军于5月22日会合,到5月29日,全歼苏西南方面军,俘敌21万人。德军乘胜出击,苏军仓惶东撤。

 

至此,西南战区苏军已丧失了自取得伊久姆突出部以来的一点点主动权。兵败的西南战区编制被撤销,所属布良斯克,西南,南方方面军,和克里米亚方面军被歼后新建的北高加索方面军归最高统帅部直接指挥。这些部队不久将承受德军夏季攻势的无情压力。

 

塞瓦斯托波尔战役

 

现在德军离展开夏季攻势还差一步:征服塞瓦斯托波尔。6月7日,曼施坦因率第11集团军对孤立无援的守军发起猛攻。德军不惜代价,6月28日攻占了全城。最后的守军苏独立滨海集团军残部在赫尔松涅斯角被歼,9万人被俘。曼施坦因在刻赤战役中以少胜多后,这次克服易守难攻的险峻地形出色完成了攻坚战役。元首大喜,将曼施坦因从中将破格直升元帅。曼施坦因后来成为东线最卓越的名将(战后有很多粉丝)。

 

德军夏季攻势(进军顿河战役,进军高加索战役,顿河河曲战役)

 

进军顿河战役

 

为发动代号为“蓝色”的夏季攻势,南方集团军群沿南北两路被拆分为A,B集团军群,分别由利斯特和包克率领。此时德军在南方有52个师,兵力不足。而北方,中央集团军群的96个师既不满员又要扼守长达2100公里的战线无力分兵。元首又不愿从西欧抽调部队。德只能向其盟国施压,罗,匈,意为这次攻势提供了28个师的兵力。

 

6月28日,“蓝色”打响。北路的B集团军群首先展开,将苏军驱至顿河上游的沃罗涅日,歼灭苏2个集团军。德装甲部队随即沿顿河左岸南下。南路的A集团军群7月7日才姗姗动身,但为时已晚,顿河以西的苏西南,南方方面军及时渡过了顿河,逃过一劫。德军油料不足,机动能力差,无力追赶。希特勒责怪包克延误战机,一怒之下在7月15日将这员老将在从1941年12月底至今半年多的时间里第二次解职,由魏克斯继任指挥B集团军群。包克退休后不再出山。

 

 

德军企图通过进军顿河在运动中歼灭苏军的计划虽然落空,但苏军此时仍岌岌可危。由于布良斯克,西南方面军之间出现一个危险的缺口,7月7日组建了沃罗涅日方面军予以填补。7月12日铁木辛哥的西南方面军改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不久铁木辛哥因战绩不佳交出了指挥权。

 

进军高加索战役

 

7月23日A集团军群攻陷有“高加索门户”之称的罗斯托夫,全军右转扑向高加索。征途十分困难,地形复杂,河流大多东西向无法绕开。苏南方方面军的后撤迫使德军不得不进行强行军追击。但因油料缺乏无力全歼苏军。尽管如此仍有相当进展:拿下了高加索三大油田之一迈科普(另两个为巴库和格罗兹尼)。第49山地军开始沿高加索山脉运动,8月22日登上了海拔5600米的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但被元首大骂不务正业)。克莱斯特率第1装甲集团军向奥尔忠尼启则-格罗兹尼方向猛攻,离格罗兹尼只剩最后100公里。苏军抵抗愈加激烈,寸土不让。

 

元首对战况极为不满,7月将反对将南方集团军群分拆成A,B两个集团军群的老将哈尔德解职,提拔了一位较年轻,较听话的少将蔡茨勒担任中将参谋总长。9月9日元首不但将利斯特解职,更为荒唐的是亲自担任A集团军群司令!这位奥地利下士对战场的直接干预登峰造极。尽管有元首亲自指挥,德军仍不得不在11月2日受阻于奥尔忠尼启则城下,成为此次战役和整个苏德战争中德军进军最东端的强弩之末。直到11月下旬希特勒才任命克莱斯特为A集团军群司令,结束了元首在千里之外指挥前线作战的奇观。

 

 

顿河河曲战役

 

7月初,B集团军群麾下的保卢斯第6集团军和赫特第4装甲集团军开始从西面和西南面向斯大林格勒进军。赫特渡过顿河下游后折向东北,但由于油料奇缺进展缓慢。保卢斯的18个师挺进顿河河曲,杀向苏顿河以西部队。7月28日斯大林下令“决不后退一步”。结果苏军大量被歼,5万人被俘。顿河河曲战役德军取得了胜利,但未能肃清顿河以西全部苏军。在克列缅斯克和耶兰斯克的苏军桥头堡后来成为反攻的跳板。而保卢斯不得不分兵看守这些桥头堡以免腹背受敌。

 

8月23日,第6集团军开始由卡拉奇等处渡过顿河向伏尔加河挺进。第4装甲集团军在廷古塔与苏军进行激烈的坦克战后北进。9月3日两军会师,将斯大林格勒包围起来而完成了攻击准备。

 

斯大林格勒战役

 

9月13日,保卢斯率第6集团军首次对斯大林格勒发起攻击。经历了空前规模的轰炸和炮击之后,500辆坦克开道,17万大军开始突入。守城的崔可夫第62集团军顽强抵抗,与德军展开巷战。空前残酷的战斗是德军从未经历过的,每个街区,每栋楼房都反复易手。第二天德军占领察里津老城,中央火车站,伏尔加河码头。但苏军并不屈服,在德军后方频频反击。夜间渡过伏尔加河的部队也不断增援守城部队。崔可夫部队英勇抵抗,组织突击群设置“捕杀场”歼灭大量德军。9月26日,保卢斯投入新的有生力量8个师试图占领已成为一片废墟瓦砾的城市,但仍无法奏效,兵力急剧下降。苏军情况也类似,各师打到只剩百十人,阵地上尸横遍野。持续到10月底仍陷于残酷的厮杀中。11月11日,德军发动了最后一次攻击。5个受过特种巷战攻坚训练的工兵营投入绞肉机,结果仍陷于无法控制的肉搏混战。

 

 

崔可夫部队的奋战不仅保卫了城市,而且牵制了德军。苏最高统帅部开始筹划一场大反攻,代号为“天王星”计划。苏军开始在顿河河曲以北,顿河-伏尔加河路桥,和伏尔加河东岸集结重兵。瓦杜丁的西南,罗科索夫斯基的顿河,和叶廖缅科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将分别从这三个地域出击,兵力超过100万,坦克1200辆,火炮17000门,飞机1500架。庞大的部队在无遮蔽的草原上蓄势待发。而德军此时已无战略预备队。情况空前明朗,德军长期以来掌握的主动权即将易手。

 

在斯大林格勒西北,11月19日,西南,顿河方面军首先开始“天王星”攻势。突破口选在德军左翼担任掩护的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罗军本来不强,加上苏军压倒一切的优势,很快土崩瓦解。担任主攻的西南方面军铁骑突贯,直指卡拉奇。11月22日菲利波夫中校率摩托化特遣队奇袭顿河大桥成功,次日苏军收复卡拉奇。在斯大林格勒以南,11月20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向编入德第4装甲集团军的罗马尼亚第6,7军进攻。罗军一触即溃,犹如乌合之众。苏军如水银泄地,直指德军后方。11月23日苏维埃斯基被重光,苏军完成对德第6集团军的包围。

 

德军防线混乱不堪。保卢斯向元首请命突围被严令禁止。元首下令向被围部队实施空中补给,随即宣布斯大林格勒为要塞。保卢斯只得从命。被围之初德军士气尚高,信仰坚定。但是28万人(20师德军,2师罗军)只靠戈林的空军来运补远远不够。德空运力量在1942年初的迭米扬斯克战役中已被打得七零八落。在斯大林格勒拼上老命将轰炸机当运输机使用,每天平均仅运进90吨物资,远低于500吨的最低需要。

 

深受宠幸的曼施坦因受领了驰援重任。他的第11集团军得到加强后升格为顿河集团军群,驻防于A(高加索)和B(顿河-伏尔加河)集团军群之间,主要任务是营救被围部队。编制内有保卢斯第6集团军,赫特第4装甲集团军加上两个罗马尼亚集团军,能派用场的只有赫特的部队。顿河集团军群11月22日组建后马上出动装甲部队猛攻叶廖缅科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12月12日曼施坦因命令赫特组织解围突击队:230辆坦克和突击炮在没有步兵支援下携带大量燃料和弹药高速突破。12月14日在库姆斯基地区遭到苏军大量坦克围堵拦截,解围突击队既无步兵又无炮兵更无飞机,一路苦战。先头部队打到离被围部队40公里处再也无力前行,不撤退会自己被歼。

 

 

此时保卢斯划归曼施坦因顿河集团军群指挥。曼施坦因下令保卢斯突围,但被保卢斯婉拒,理由是(1)油料不足,(2)元首明令不许突围。曼施坦因在回忆录中说他“故意”下一道和元首的命令冲突的命令,让保卢斯为了数十万将士的性命选择违背元首的命令率部突围时心理负担小一些。曼施坦因回忆录还说元首其实是同意保卢斯向西南方向突围的,但同时也命令要死守斯大林格勒。令人扼腕的是保卢斯违抗直接上级领导的命令而对元首的命令表现出愚忠。

 

外围德军不但不能完成解围使命,很快自身难保。西南,沃罗涅日方面军不等德军解围部队行动先敌发起进攻,摧枯拉朽般地歼灭了意大利第8集团军。准备驰援的霍利德集群被迫与进攻苏军苦战,根本无法执行救援任务。总之在斯大林格勒两翼,德驰援企图破产,各路部队为自身免遭覆灭被迫后撤。

 

征服被围德军的任务由力量得到加强的顿河方面军肩负。此时天寒地冻,德军忍冻挨饿,垂死挣扎。空军已尽最大努力,损失了490架运输机(含165架亨克尔111轰炸机)。由于德军防区越缩越小,7个机场相继陷落后除了无效的空投(很多投向苏军阵地)以外空军已无能为力。1943年1月10日,苏军发起全面进攻。德军抵抗被彻底摧毁,末日来临。1月31日凌晨保卢斯(1942年初以前是德军副参谋总长,是元首的爱将之一)被希特勒升为元帅。元首希望保卢斯能舍身取义,光荣自杀,因为普鲁士和德国历史上从未有元帅被俘的耻辱。保卢斯自己完全理解,对部下说:“这样的火线提拔是在邀请我自杀,我是不会成全那位波西米亚下士的”。保卢斯是天主教徒,最珍惜生命,也明令禁止不想活下去的将士在阵地上站起来请苏军击毙他们。1月31日晚些时候保卢斯面对冲进指挥部的苏军没有抵抗,坦然被俘。到2月2日,全部德军和罗军投降,9万人被俘。整个战役中德军10万人被击毙,包围圈内另有8万人病死,饿死,冻死。(9万战俘被送到西伯利亚战俘营苦寒中劳改,大多死亡,1955年仅5000-6000人回到了德国。)

 

1942年回顾

 

1942年是苏军从失败到胜利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军从未遭受过的沉重打击,从此德军开始一步一步走向失败的深渊。纵观1942年战局,德军已丧失1941年全面进攻时的优势,发动全力以赴的1942年夏季攻势时不得不依赖不可靠的盟国部队,结果罗,意诸师在斯大林格勒前线被苏军当成软蛋,首当其冲,不但灰飞烟灭,而且让德军被围,真是一群猪队友。1942年战局最重要的发展是苏军作战能力的提高,从局部反击的取胜到大规模战略反攻的成功,显示出将士作战素质的进步以及装备的改善。战局开始改观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