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南交大:“我的十七个曾用名”

(2023-01-16 17:54:29) 下一个

西南交通:“我的十七个曾用名”

 
 

1896年,我出生在山海关,

出生证明上的姓名写的是:

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

看似与“西南”无关,而和听我慢道来。

正文2350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1900年,八国联军来了,我被逼中了。

 

 
后来在唐山复校时,已经是1905年,名字改叫:

唐山铁路学堂

 

同时在这一年,一部叫《定军山》的影片给了中国电影一个侧面的开始。

一年后,1906年,我与开平煤矿合作,增加了矿科,名字也改成了:山海关内外路矿学堂

我感觉得断句为“山海关内外~路矿学堂”,更加诗意。

今年,上海开始放映起露天电影,放映的场地正逃逸脱掉最开始的茶楼、餐厅。

 

1908年,我被继承了当时的“清政府邮传部”,相对于今天的通信和信息通信部,我当然也改名了:

邮传部唐山路矿学堂
 

这一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离开世间,当时居所却有一个叫劳罗斯的意大利人赶到北京,架起摄影机拍了纪佞旗出片》。

还有皇宫里年仅三岁的涌仪即位,末代皇帝“宣统”,正式开始书写“他的前半生”。

 
 

其中,第5个名字就是“民国范儿”了。

 

 
1912年,民国立国,中国千年帝国制结。“邮传部”变成了“交通部”,我也就跟着有了新的名字:
交通部唐山铁路学校
 

一年后的1913年,教育部和交通部,让我把名字“专业化”,要和其他综合大学区分开,于是改名:

唐山工业专门学校”,突出“专门”二字。
 

这一年,虽然时局动荡,但在上海却成立了中国人自组的第一家电影公司“新民公司”,也出现了中国第一位女演员“严珊珊”。

 

1916年,多亏了王节尧和茅以升同学,当时的教育总长范源廉送了我一块匾:“竢实扬华”,据说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一块金牌,我一直把它挂在家里,视如珍宝,一直到今天,“竢实扬华”也是我们的精神源泉。

“竢实扬华”匾额
1921年,当时的北洋政府组建交通大学,我又有了新名字:交通大学唐山学校
另外还有两个亲兄弟,

分别是“交通大学北京学校”“交通大学上海学校”

 

但是刚过了一年,1922年,又改叫:

交通部唐山大学

另外两个亲兄弟,
分别叫“交通部唐山大学北京分校”和“南洋大学”
 
至此,25岁的我已经有过八个名字了,
当然这还不算什么。
 
 

后来,我创造了一年改三次名字的纪录。

 

 

 

1928年2月,交通部先是把我的名字改成了:

唐山交通大学

到了6月份,北伐战争胜利,南北统一,

又把我的名字改成了:
第二交通大学
三个月后,我再次被改名为:
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
有点长,可以再念一遍:

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

 

我感觉他们改名上了瘾,乐此不疲。当然,那是一个乱世,每一次改名的背后都是政治的较量。

美国人就没有这种习惯,那一年“米老鼠”诞生了,出演了全世界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威利号汽船》。而“米老鼠”这个名字,一直叫到今天。

 

1931年8月,我被过继给了新成立的铁道部,改名: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

 
 

1937年,七七事变后,战火逼迫我举家南迁,先是在湖南湘潭,后又到湘乡杨家滩,1939年又搬到贵州平越,今天的福泉市,总算安稳了一段时间。

 

在平越期间的1942年,我有了第十三个名字:

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

一直到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了,我才又辗转回到唐山,同时教育部给了我第十四个名字:

国立唐山工学院
 
那些年,战火纷飞,大事很多,
但是也有些许星光,给世人以慰藉:
 
 

 

 

1937年,

舍先生发表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1938年

《动作漫画》创刊,

同时带着“超人”第一次与世人见面。

1939年

萧红正在写《呼兰河传》,并于第二年发表。

1940年

《猫和老鼠》首映,

从此汤姆和杰瑞开始给世界带来欢笑。

1943年

《卡萨布兰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

1945年

电影《美国队长》引进中国,

中文报纸叫他“无敌大探长”。

1946年

美国NBA开始了它的第一场比赛。

1947年

中国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国内创造了连映三个月的卖座纪录,

并在70年后的2017年在中国重映。

......

 

 

 

新中国成立了

 

 

1949年,中央军委铁道部接管了我,组建中国交通大学,本部在北京,我改名:

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

这个名字只用了一年。

 

1950年8月,又改名:

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

这个名字也只用了一年多。

 

 

 

1952年,我来了院系调整,我的采矿、冶金、化工、建筑、水利、通信师生都调整到外校支持建设。所以有了我的第十七个人:

唐山铁道学院,又精炼又单一纯。

 

 

1964年,根据“建设大三线”精灵,我开始提往四川岭眉。1972年,才有了现在的第十八个名字:

西南交通大学”。

 

到今天,我扎根,126岁了,我我岁岁民族民族同,,,,,,命运命运,见证见证,见证见证和参与参与了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百折不挠,,不断的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的交大精神和“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办学传统。

“勤奋求学、敦励励志、果毅力行、忠诚任事”的校训,培养和造就了以茅以升、筑可桥、林同炎、黄万里等为代表的30余生済桐位“两弹一星”元勋、64位海内外院士和38位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改革开放以来轨道交领域生产的院士陟?我。

2015年开始开始年人在在方式自传自传自传自传自传自传自传自传自传自传自传自传自传自传自传的的的的了了了过的的路路路路路支持他们,他们第三部《所抗战》和第四部刊实扬华,在历史中成长。

 

 

图片

结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