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唐宋韵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唐宋韵》3. 《滁州西涧》 韦应物

(2023-02-01 16:18:15) 下一个

3.《滁州(1)西涧》

 韦应物

独怜(2)(3)草涧(4)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 滁州:与今日安徽省滁州市为同一地区。

2. 怜:喜爱。

3. 幽:隐蔽,不起眼。

4. 涧(jian4):两山之间的流水。 

韦应物(约737 — 约791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中唐官员、诗人。韦应物出身京兆韦氏家族,十五岁时以恩荫入仕,起家右千牛备身,任唐玄宗李隆基的近侍,此后的几年中,韦应物行为轻薄荒诞。安史之乱后,韦应物开始潜心入太学读书,三、四年后被任命为洛阳丞。韦应物长期担任地方官,清正廉洁,关心人民疾苦。他出任的最后一个官职是苏州刺史,并在苏州去世,世称“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诗受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较深,诗风恬淡高远,善于景物描写,后人常以王(王维)孟(孟浩然)韦柳(柳宗元)并称。韦应物的诗受到后世大家白居易、苏轼等人的赞誉。《四库全书总目纲要》评他的诗作“真而不朴,华而不绮”。 

韦应物留有10卷本《韦江州集》、2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全唐诗》收韦应物诗约600首,其中12首收录于《唐诗三百首》。 

诗词作品影响力总体评分: 3.

 

唐风:一般认为这首《滁州西涧》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然而据《唐诗选注评鉴》(刘学锴)的校注,这首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春。此前一年韦应物已卸任滁州刺史,但无钱返回家乡(“家贫遂留连”),不得不寓居滁州。西涧位于滁州城西的上马河。

宋雨:韦应物一生横跨盛唐和中唐。他出生于官宦之家,少年时代放荡不羁,靠恩荫(因祖辈或父辈地位高而给予特殊待遇)成为唐玄宗的贴身伺卫官,那时候他才十几岁。安史之乱后他失去职位,入太学读书,算是变成了文人。他的文学成就完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所以普遍把他算作唐诗人。他的诗多写田园山水,清丽淡雅。这首《滁州西涧》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我非常喜欢。

唐风:我们这个集子选了他的三首诗,但只有这一首是田园诗,另选了两首别的题材。我对山水田园诗不是很偏爱,感觉另两首诗更能反映他的人格特点,当然诗好是前提。

宋雨:“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两句,先写山谷溪流边的小草,然后从下往上描述树木与鸟雀,很有画面感,像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又像一个风景纪录片,镜头在缓缓移动。

唐风:一开始的“独怜”两个字很有匠心,表明自己本人对不起眼的小草有特别的关注和感情。

宋雨:古代文人们经常“独怜”,其实他们是很“博爱”的,有时简直是见啥怜啥。“怜”字如今更多释义为“可怜”,但在古汉语中除了“可怜”的意思之外,还有两层相关的意思,即“可爱”和“可叹”。如韦应物本人就有“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还有白居易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及“兄弟姐妹皆列士,可怜光采生门户”等等。

唐风:“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一个不太严格的对仗句(七绝在此并没有对仗的要求),意思正好一强一弱,一动一静,形成鲜明的对照。我曾经认为,野渡的场景可能不是在晚上,而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晌午。若是这样,用水彩或者油画来表现都是很适的。

宋雨:我的理解这两句的确是描写同一个场景  —  一个春天的傍晚,一阵急雨袭来。在无人的渡口,小舟横在水面上涨的河面上。诗人对风雨并不介意,依然品味着春雨下的景物。

唐风:你是对的,三、四句却是是一个整体。我当初考虑,作者不是一般的游客,他长期居住于滁州,可能经常到那个地方去散步,于是此处的阴晴圆缺、春夏秋冬都可以包含在一首小诗中。然而另一方面,在本诗中诗人确实是用了一点“蒙太奇”手法:本诗的第一、二句应该是发生在晴朗的白天,与三、四句的场景不同。

宋雨:滁州在安徽,而韦应物出生在和成长在长安,却跑到这么远的地方去做官。那个时代,许多文人都曾经到远离故土的地方从政或生活,在古代交通、通讯不便的情况下,这才真是四海为家。这些士大夫的见识和眼界的确是远远高于同时代的普通老百姓,丰富的阅历也使得他们的诗文包含着丰富的题材和内容。

唐风:韦应物的仕途比较复杂,他没有做过什么大官,但到过不少地方,是个不错的地方官。他最后任苏州刺史,是死在任上的。人们很尊重他,称他为“韦苏州”。 

宋雨:严格地说不是死在任上的。他788年任苏州刺史,两年后卸任。同样也是无钱返回长安,于是寄居并客死于苏州无定寺。任两届刺史届满都无钱返家,这简直让人匪夷所思!当时唐朝官员的俸禄较为丰厚,他的钱到哪里去了呢?据考证韦应物生活简单,开销应不大(这一点与白居易呈鲜明对照)。他之所以穷,可能除了工资,其他好处都不拿,而且可能还拿出钱来接济穷人。韦应物的为官清廉,在他的《寄李儋元锡》一诗中有所暗示。

唐风:还有一点特别值得说一下:历史上一直有人认为,这首诗不是简单的写景,而是有寄托、有寓意的。“春潮带雨晚来急”暗示岁月不太平,世事纷乱;而“野渡无人舟自横”则表明作者自己对此不为所动,有一种坦然、大度、无畏的心态。你对此怎么看?

宋雨:他可能是有所指的。当然不同的人的理解和体会,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心境下的理解和体会都可以是不一样的。韦应物阅历丰富,而且经历过安史之乱的惨痛经历,在仕途上可能也有诸多不顺,诗句含有寓意再正常不过了。

唐风:我倒是认为不必那么肯定,也可能是处于有意识和无意思之间。或许作者看到了那样一个景色,触发了写诗的灵感,但他为什么那么表达,我们后人是不可能确定的。这就好比画家画画,有时候是把心灵深处的某些东西下意识地融入自己的作品里面,怎么解读就看读者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ackcountry' 的评论 :
谢谢您的解读和交流。
“舟自横”是不是说由于水位上涨,原来搁浅的舟被抬起并被急流冲成横形,这个是值得商榷的。这种野渡,船本来就是拴在桩子上,由渡河的人自己解开,平时小船大多就在一个水流相对和缓的湾处随意飘着,跟水位没有直接的关系。此处“横”字不宜理解为与“竖”相反的方向,就是“呆在那儿”的y意思(李白的“青山横北郭”也是这样用的)。恰恰是“舟自横”不受“春潮急”的影响,才显示了作者的旷达。
Backcountr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唐宋韵' 的评论 :
同意一种理解是傍晚雨下得更大了。

我的理解是南方的春雨绵绵,一般一下就是一天,晚上更大也很正常。但是水位低了一个冬天的河流要形成春潮不是一阵急雨就能马上造成的,“晚来急”在我眼里更多的是描述春潮水流,因为下一句“舟自横”,舟原来是被搁浅的,但由于水位上涨,舟被抬起并被急流冲成横形,这里有一系列的动作在内。

探讨一下而已。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ackcountry' 的评论 :
非常感谢您的褒奖和解读,对我们很有启发性。
究竟是傍晚来了一阵骤雨,还是像您理解的“下了一天雨”,这个可以商榷。“晚来急”至少表明傍晚时候雨下得猛了。
Backcountry 回复 悄悄话 在城头看到您的文章,过来感谢一声,肯定花了不少功夫,让我们重温中国文学精粹。下面是我跟读这诗时的留言,copy 在这里:

“独怜”的独字,我认为也表达一个人的意思,春潮带雨晚来急,精准描述自然,因为下了一天雨,到了傍晚,溪水上涨,变成春潮激流,上涨的春潮推动木舟,成“舟自横”。

虽然一人但并不孤独,因为有草有树有黄鹂有水有舟,有鸟鸣有春潮溪水的声音,有静有动,声音尤衬寂静,但不是荒芜无人之地。人景一体,生动形象!

My two cents.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ayoufan' 的评论 :
“红烛自怜无所计”中,“怜”就是“怜惜”的意思,将红烛拟人化。
Dayoufan 回复 悄悄话 此贴提到可怜有可爱或可叹的意思。上一篇词里,“红烛自怜无所计”,自怜就是自叹?谢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