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慎独与良心

(2023-12-09 22:32:16) 下一个

《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是几十年父亲对我说的,当时倒没引起我的太大注意因为其时年纪尚少,尚未被社会染缸染的漆黑,还不知道怎么去做假,总还算是言行一,所以,慎独不慎独,似乎与己无关。

后来,年岁渐长,尤其是过了知天命之年,阅读多了,阅历杂了。对“慎独”的理解真的深刻了。“慎独”之意,是说一人独处,无人监督,行事立心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恪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逾规之事。简言之,就是要表里如一,言行如一。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做到,的确非常困难。历代以来,人们把《后汉书·杨震传》中杨震不受邑官王密深夜送金的故事作为“慎独”的典型杨震不受金,王密说:“暮夜无知,”而杨震认为:“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杨震是慎独的楷模,可千载之下,杨震有几?可见,真正做到慎独,还是比较困难的。

怎样做到慎独,古人认为,无它,良心而已,《诗经·抑》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独处房中,你仍然要提防“屋漏”,那里可有天在看着你呢?屋漏是古代室内北墙上的小窗。其实,这天眼就是自己的良心与良知。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良心是指对是非的  正确认识,特别是跟自己所为有关系的。可见,良心是道德情感的基本形式,是个人自律的突出表现。在古代唯心主义思想家那里,认为良心是对道德行为主要原则的先天认知《孟子·告子上》曰:“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朱熹注云:“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这也是我们民族文化首次出现“良心”一词,因为有良心,所以能自律;因为有了道德自律,才能保证社会良好的道德秩序。不仅是东方,在西方其它民族文化中,也同样有着关于“良心”的论述,西塞罗《论辩集》说:“对于道德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自己的良心。”卢梭也说:“在我们灵魂深处生来就有一种正义和道德的原则,尽管我们有自己的准则,但我们在判断和他人行为是好还是坏的时候,都要以这个原则为依据,我们把这个原则称之为良心。”可见,无论东西方,人性基本上是统一的;为人处事,是要讲良心的。

然而,易时移,今天,良心似乎已成稀罕资源。

今天的社会现实,已是有太多的不良与奸。如果谁还在大谈良心良知,恐怕会让社会讥其白痴,别说“慎独”,就是光天化日之下,大众广庭之中,什么事都可以做,毫无顾忌,毫不掩饰,男人拐卖妇女儿童也许不是怪事,可许多母亲也做着拐卖儿童的事,真令人匪夷所思。七旬老太可以贩卖海洛因,妙龄女郎可以去盗窃。在电视镜头中,常见许多女性吸毒者盗者拐卖儿童者谈笑自若,毫无羞耻之意,“人而无耻,百事可为”!几千年的古训,什么时候去读它都会令人憟然。在这样一个良知泯灭的时代,我想对人们道德行为的普遍要求标准应有所改变,否则,纵观天下无好人,是很令人悲观绝望的。

道德标准要降低,这应已是不曾明言的社会共识,究竟要降低到什么标准,近些年人们总在说着“道德底线”这个词,似乎“道德底线”就是今天的道德标准。然而,在我看来,这个标准还要低,否则,又会成为早几十年倡扬“大公无私”一样的荒唐。具体举例来说吧商贩短斤少两,只要他不掺三聚氰胺,是道德的;换言之,道德容忍短斤少两,只是不能容忍三聚氰胺!能容忍以次充好,只要他不用地沟油;能容忍官员说外国公务员比我们公务员压力少得多,只要他不说国外看病比中国还;能容忍专家说我国房价不是高了而是低了,只要与专家穿一条裤子的建筑商不做豆腐工程。许多行业,只要不是“杀人”的举措,我们都宽容!比如说,皮鞋厂可以用纸材,家具厂可以用朽木,但豆腐厂不能用发霉的豆子,米粉厂不能用变质的大米猪肉可以水,但不要喂瘦肉精;卖鸡可以往鸡肚子里灌石头和泥巴,但不要灌有毒的重晶石粉(硫酸钡)。一句话,伤人性命的事情不要做,什么衣服、鞋子与日用杂具,大不了破财而已,不会如有毒食物,破财又命。所以,同样对公仆也不要要求太高,不要奢求他为人民服务,更不要奢求他不贪不滥,只要他不扰民,不民,则苍生幸甚如有公仆能做到“上半夜想自己的事,下半夜想大众的事”,则是一流好官,民族幸甚!

还是二十年前,与学友去某地镇一商家,他家以造假酒为业,据他说,整个小镇有好多这样的从业人员。他毫不掩饰自己的造假,主动邀我们参观他的“工厂”,也就是他家二楼的厅内,一排三个大缸,墙边一大堆各类名酒的瓶子与包装盒,他非常自豪地对我们说:“我绝对是凭良心做事,我是去一里外挑的井水。”然后,他又义愤填膺地说:“我不像对门那家丧尽天良,就用家门口池塘的水。”按此公所论,当时道德标准是用井水勾兑假酒,用水勾兑是不道德的。如今又过去二十年了,这标准绝对又降低了许多,今天是只要不用工业酒精勾兑,什么样的水都不是问题了。

宋人刘子明,隐居不仕,其《答王子常书》曰:“常人以嗜欲杀身,以货财杀子孙,以政事杀民,以学术杀天下后世。”实可是为警譬之语,然为贪而杀身杀子孙者,乃咎由自取,今则是为嗜欲为财货俱以杀人,不亦尤甚杀身者乎。颢认为:“良知良能,皆无所由,乃出于天,不系于人。”良知源出先天,但要保持良知,非需要有后天的修炼。“人在做,天在看”,尽管现代科学证明没有天,但“天理”却永远都在!丧失天良,悖违天理,绝对没有好的结果,自己侥幸逃过惩罚,那就一定会祸延子孙。

正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电视新闻里又在报道,长沙某品牌米粉店用煮粉条的锅子洗拖把,所有的菜不洗,客人剩下的菜收回用作米粉炒码。记者暗访,拍下了这些丧尽天良的镜头,那个在汤锅里洗拖把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历来,人们普遍认可善良是女人们的天性,因为她是母亲!可现在这些母亲们却能够做出如此不良之事,真使人觉得这个世界怎么了?

尽管,丧失良心的是一些人,但长此以往,则一定会祸及整个社会,因为就人性而言,向善难,趋恶却是极易之事,无良之举大行其道,社会同化则倾可就。想起,真是害怕。

                                    2012年2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dhyang_wxc 回复 悄悄话 “良知良能,皆无所由,乃出于天,不系于人。”

这句话是讲,道德没有底线,只凭一丝悬于天。天理与良心,不是科学能找到的,遂有“科学家”宣称,这些都是不存在的,是古人讲来骗人的。这就如无底洞的井口盖住了,道德没有一丝可悬。道德高尚就在于怎样踩在别人头上,会更高调一点儿。

“政事由于人才,人才由于学术”,弄清楚了这个学术上的根源,才能明白百年来现实的由来。老兄这样的呐喊,大概没啥用——很丧气地说,见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