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荆刺秦

长篇小说连载,战国末世演义,战国红楼梦。表现六国可歌可泣的反抗暴秦的史诗。
正文

燕荆刺秦036:樊於期

(2023-07-01 04:30:44) 下一个

樊於期的的计划是不仅肉体消灭赵政,还要没有痕迹,这样他就还能主导秦政,因为他现在的地位是秦军第一人。当然也没有什么鸟用,在秦制下,相国就是奴隶头。但让赵政意外而死,他就能立个幼主,这样就能恢复吕不韦的仁政,不仅要为吕不韦报仇,还要恢复吕不韦的政纲,这就是樊於期要做的。

但秦王在秦人心目中就是神,指望派某个秦人当刺客或下毒,全无这个人不会背叛的把握,而樊於期又是地道秦人,和六国人士素无瓜葛,不能假手外国人,所以这也是秦王最信任他的原因,毫无海外关系。

如此算来算去,只有樊於期亲力亲为才最保险。

后来樊於期精心计划,在赵政打猎的时候,烧死赵政。

因为打猎的宿营,粮草的配置都是樊樊於期安排的,所以樊樊於期就把赵政的大帐不远的周围,堆满了粮草,计划半夜,樊於期亲自举火,烧死赵政。

一切计划很好,但万没有想到,月明星高的那晚,在樊於期举火之前,突然变天,下起了瓢泼大雨,樊於期一看,真是如同掉进了冰窖。

这赵政真的有天命吗?

早晨虽然雨停了,但干草被淋湿,肯定点火不着了,樊於期只能孤身逃亡,这就是前文说的。早晨,赵政他们忽然找不到了咸阳军区及禁军总指挥樊於期,还到处去山沟寻找,怕樊於期一时失足掉进山崖。

等到下午,那些管理粮草的官吏,终于知道压不住大案了,明知道是失职一死,但由自己检举,可能还能家人幸免,因此纷纷向秦王举报,这种把主帅大营置于粮草中,实属罕见,可能有阴谋。

原来历来古今扎营,粮草都是和主帅大营。保持一定距离的,粮草聚集地,第一要保密,第二要远离主营,就是怕万一失火,烧毁主营,帅帐。

而樊於期先放粮草,又把帅帐放置在粮草之间,如果烧毁了,就毫无凭证了,但既然因为大雨没烧掉,现在摆在那,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里面有猫腻了。

赵政接到举报,这才知道樊於期失踪,原来是谋杀失败逃跑的,幸好昨夜里那场大雨,不然烧死都是糊涂鬼,真是又惊又怕又怒,因此不仅杀了樊於期九族,还公布樊於期罪状,同时悬赏万户侯缉拿樊於期,真是把樊於期恨到骨髓了。

这时吕不韦家人终于知道大杀气不是老爷子临死前的胡话,只是赵政命太好了。

樊於期千辛万苦,一直向北逃亡,一路几匹马一把弓,带了很多箭矢,沿路打猎,翻过秦北面的长城,只身跑到了匈奴,因为他身强力壮,文武双全,很受匈奴头人的器重,给他配了妻子,安了家,本来樊於期想这样了此一生的。

但这日无意中看见了燕太子发的黄金辩论的布告,原来匈奴就和义渠国一样多年和周人打交道,已经文字借用周朝,语言上层也都懂周语了,所以太子的召集黄金辩论的布告直接送到了匈奴。这样樊於期才知道燕太子逃回蓟都,而且要和秦国决裂,樊於期一来还要为吕不韦报仇,二来为自己家人报仇,知道自己孤身而逃,全族人必死。因此想法加入匈奴去燕国的使者团队,这样和匈奴使者一起就到了燕下都。

直到在底层听完整个辩论,知道燕太子以必死的决心要和秦国开战,樊於期才显身,找到燕国士兵,通报姓名,这样到了鞠武处。

鞠武临时安置了樊於期,就找到太子于密室,说了这事,然后郑重道,我们中间还有和秦国媾和,派使者献地图之事,因此樊於期决不能收留,他和秦王有深仇大恨,还让他回匈奴去。

太子丹说:“樊将军在天下各处都难以容身的时候投奔到我们这里来,我们不能因为屈服于强秦的胁迫,就抛弃我们的朋友。而且我在咸阳的时候,就认识樊於期。这是一个非常有本事的人,秦国军队精锐咸阳军区和禁卫军都是他管理训练的,因此燕下都的士兵可以交给他训练。

鞠武说:“为结交一个朋友而不顾国家的安危,这就叫做“资助怨恨和灾祸”。把鸿毛放在燃烧的火炉上,当然很快就会被烧光的。这就是拿国家在玩火啊。为了微小的朋友之义,损害国家的大义,到时我们怎样施行生劫之计呢?

太子丹道,我们严守樊於期到了燕国这个绝密好了,不让秦王知道就行了。

鞠武道,万一呢,现在樊於期提出,我们保证任何时候绝不把他交给秦国,这是前提条件,然后他愿意全力帮助我们。

太子丹道,你可以让他来,我当面向他起誓。即使生劫之计我们不进行了,我也绝不会把朋友交给暴秦。

鞠武看太子死了心要收纳樊於期,知道劝也无用。

就告辞太子,找到樊於期,说了太子大意。

樊於期非常感动,说 ,燕太子是一言九鼎的人 我在咸阳都见识了,不用在当我面起誓了,我愿意以死相报燕国收留之恩。

如此樊於期,太子,鞠勇三人相会于密室中。

樊於期详细讲了秦军的训练,秦军的组织构造,秦军的各种旗语联络,秦军的各种战阵训练,秦军的战阵兵力配备,多少步兵,多少弓兵,多少车兵,多少骑兵,多少运输兵,多少救护兵,每个方阵之间的联系,怎样从服装装备判断那个是传令兵,那个是帅营卫队 ,并说他会对燕军进行有针对的训练,一旦燕秦开战,他会布置几只敢死队,专门击杀秦军主帅,即使秦军主帅藏了帅旗,远离了瞭望车,他也可以一眼就可以看出秦军主帅藏在那。

从下午樊於期找到鞠武,到樊於期和太子丹,鞠勇说如何攻破秦军,几人边吃边饮酒,说到半夜。

另外樊於期又说了秦国各地兵力的配置这些绝密的消息,和赵国接战的有四十五万人,防守楚国的南阳郡里有五万,然后就是山西雁门关防守赵国代地的,以及巴蜀还有陇西郡。陇西郡是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甘泉宫之变,秦宣太后杀了义渠戎王,灭了义渠国。在此设立的陇西郡、北地郡,同时修筑战国秦西长城,防守大月氏。总计各处也就十万人,因此秦国常备军就是六十万人。这也就是秦国一直让魏国苟延残喘的原因,实在是分不出兵力在围攻魏国,那个时候都是攻难于守。守城只要粮草充足,意志坚定,起码都能守个一年半载的,张任守雒城对抗刘备,就守了一年,中间还射杀了庞统。

还有秦国搞间谍情报的就是蒙嘉,这也是秦国的绝密,就连秦国一些上九卿都不见得知道。

太子和鞠勇听了这些绝密情报。如醉如痴,最后商量定。鞠勇为中军主帅,接替因为反对和秦军开战,提出退休的巫强,当然巫强岁数也大了。鞠勇明里是元帅,暗中全部由樊於期操盘,并给樊於期起了假名字,在燕下都安排秘密住处。

正好还有太子咸阳的妃子,曾经给荆轲打发,荆轲只留了两个,一个给陆期,一个给宋意,退回来的一个秦国公主,就直接领来见面给了樊於期,还正好都是秦人,樊於期千恩万谢,因为这个秦国公主,樊於期在咸阳的太子府就见过,彼此印象很好,也算有缘。

另外这次随着使者来参与黄金辩论的还有匈奴,东胡,朝鲜公主,都给了樊,以后送到樊於期在燕下都的秘密处,樊於期依旧是两千石待遇的上等客卿,只是用的燕国假名字,更加神龙不见首尾。

在说到给樊於期各国公主的时候,樊於期又说了有关赵政一个绝密的事,知道的也就是赵政的王宫中。

原来不管是赵政的性癖好,还是怕六国给他施予西施计或者谋害他,赵政和所有王妃过夫妻生活的时候,都是事先让王妃全裸趴好,赵政只从后面来,还不许妃嫔回头,说是为了传宗接代或者性癖好吧,总之就是只有一个姿势——后面,因此很多王妃至始至终既没有见过赵政面,赵政也没有见过她们面。

这绝密说的太子丹和鞠勇目瞪口呆,终于太子丹道,如此真的给赵政美人也是白瞎啊。

樊於期道,赵政让宦官和宫女给他选美人,标准很严,程序好几道呢,他可不马虎呢。

鞠勇道,那肯定赵政后宫是雨露均沾,轮着来了。

樊於期道,是,自从赵政的楚国王后在他亲政好,不久病故,就一直没有再立正妻,如此办法,怎么能有正妻呢?而且赵政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要批阅一石的奏章,他的心思不在女人身上,有女人也只是为了传宗接代。

注:通过对秦始皇陵的考古以及对相关文献的理解,可以做出这么一个判断。首先秦始皇是一个特别勤政的人,文献上记载,说秦始皇在工作的时候,每天要读一担书,即一担各地向他报写的报告,一担竹简重120斤,合下来是30公斤。有历史学家计算过,按照正常的书写规范格式,大概是20万字。这仅仅是他每天阅读20万字,他还要对这些各地上报的奏章做出批示、研究并作出决策,说明他的工作量很大,而且秦始皇每天不读完不睡觉。”一位秦汉史学者曹旅宁告诉了我们答案。他说:“二○一七年我参加《岳麓书院藏秦简(伍)》释文审订会时留意到秦简牍文书制度——用竹简或木简者:文书一事一书,百牒为一卷,过百牒别为他卷,文书须附提要以便观览易知。由此,《史记》谓秦始皇“衡石量书”就可合理解释了:当时公文,一事一书,均有提要,可供御览,这大大减轻了秦始皇批阅公文的工作强度,惊人的阅读速度也就可以理解了。”也就是说,秦始皇批阅简牍时,读的主要是内容摘要。读完内容摘要后觉得是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才会去读简牍的详细内容,否则便略过不看——对秦始皇来说,他批阅简牍的核心目的,不是就简牍里的政务逐个给出详细处理意见,而是去审查简牍汇报上来的情况需不需要重点关注,需不需要重点处理。后世帝王们也都是如此处理的。虽然我们今天已经看不到那些呈递给秦始皇的简牍,但我们可以假设:若内容摘要相当于全文的十分之一,那么秦始皇的真实阅读量就只有每天约三万字而已。哪怕内容摘要相当于全文的五分之一,其真实阅读量也只有每天六万字而已。

太子和鞠勇面面相觑,都觉着自己的对手太强大了,太子根本做不到赵政的每天阅读量,勤政都不如赵政,这仗怎么打?

太子和鞠勇虽然知道严格保守樊於期的秘密,但赵政这点闺房八卦的事,还是对自己的妻妾透漏了出来,这就多了几十个口在散布,很快燕国高层,官员,再后来商人都知道赵政这点有趣八卦事了,随后传到邯郸,也成为邯郸街头巷尾大家议论的趣事。

当然蒙嘉就侦知了,报告了赵政,赵政大怒下,两人分析怎么传出去的,最后结论,不可能是赵政王宫传出的,因为这些妃子家信也都是被蒙嘉检查后才发出的,因此知道这个秘密,并且在秦国控制之外的只有樊於期,那么失踪接近半年的樊於期是隐藏在邯郸了,这是秦国当时的判断。

第二天,太子丹,鞠勇,樊於期在交谈中,樊於期提出燕国应该搞一个全国清查,看看家底国力,以利今后的决战。太子没有吭气,

鞠勇说,燕国没有权力清查诸侯封君的财产,他们每年的贡品,都是他们自己定的,当然也是八九不离十,因为谁的家底大,反而贡品少,他们自己会羞愧的。

樊於期听了,脸上露出疑惑,匪夷所思的表情。

太子这个人有自己的主见,谁所说的符合他定见,他就愿意多聊会,不符合他的主见,他也不反驳,让别人去反驳。

现在看樊於期这个也是上九卿待遇的客卿,正式提出一个谏言,燕国如果不采纳,就应该给樊於期一个信服的理由,但鞠勇好像也不具备这个让樊於期信服的口才。

太子就说,黄金辩论上的荆轲,樊上卿觉得怎样?

樊於期说,是个舌辩之士。

显然樊於期对荆轲评价不高。

太子说,明天你们见面聊聊,有什么国策建议,先和荆上卿说下,你俩都同意了在和我说,我的意见是军事上你做主,其余方面你和荆上卿商量好了,我们在讨论。

樊於期明白了太子的意思,也只能唯唯。

这样转天上午,荆轲就被太子招到太子宫密室,鞠勇说了他们这两天相见相谈的经过,

荆轲道,樊於期到了,太好了,这人深知秦军底细,以让他组织训练,以后和秦军决战就多了取胜的把握,但这种训练必须保密,一旦泄露出去,秦人就知道有秦将在训练燕军必能怀疑到樊於期。

鞠勇道,我不久将于樊於期去燕下都考察,在哪扎营,在哪设立军事禁区,我们会拿个报告回来。

荆轲道,甚好,燕下都和赵国之间那个自发大市场一定不要惊动,那是显示燕国和赵国民间繁荣景象的,可以在燕下都北面设立大营。

太子丹和鞠勇都说好。

荆轲又道,至于他的谏言,我来和他谈好了。另外他还是秦王最亲近的人,能解很多疑惑。

太子道,上卿有什么疑惑,昨天樊於期已经帮我解了很多。今天你可以见他,亲自问他。

樊於期现在已经由鞠勇的禁卫军保护,住址也在禁卫军军营内,所有身边的人都换成没有家谱的人,也就是不是中原的人,而是胡人,或者中山国裔,就是想泄密都没有亲朋好友可以泄密,而且还语言不通,这些警卫,伺候的人都不会官话雅言周语,更别说秦语。只会燕国土话,而樊於期不会燕国土话,交流就靠手势,樊於期的匈奴家眷,也已经用礼物赎回,现在派人去接,反正樊於期在匈奴也用的是假名字。

荆轲单骑,没有自己护卫随从的情况下和鞠勇及随从到了樊於期藏身处。

荆轲之于樊於期要解的首要疑惑,是尉缭问题。而对于太子首要疑惑就是太子到咸阳后,秦王一直拒绝接见的原因。这些都因为樊於期的到来,找到了答案。

原来赵政小时候和太子丹亦父亦友的情谊,落下了病根,总是在梦中相见太子,无论是噩梦,喜梦总是梦见太子,因此即位后,就一直邀请太子,太子一直拒绝来秦国,直到秦王亲政,再次相邀,太子才到。

因为赵政亲政,第一他可以做主,实现太子的诉求,归还六国土地,第二,既使不同意太子的请求,他也有权力放太子回燕国,因为邀请太子的使者说秦王发誓保证燕太子来去自由。这样太子到了咸阳,秦王虽然明里不见,暗中赵政在太子参加秦国大祭礼的时候,近距离在道路旁的密室偷瞥了太子,还感叹的说以前印象中太子很是高大,现在看来怎么个子矮了呢。

从此以后,赵政才不在梦中总见太子,摆脱了这个心病。至于说发誓保证太子自由,赵政就赖给使者,说是去邀请太子的使者私自许愿,并杀了使者向太子证明自己的清白。

而荆轲首要疑惑的是,公元前238年,也就是赵政囚母杀敌,平灭了嫪毐的叛乱,就把华阳夫人同父异母弟的昌平君和昌文君的相国也给免职了,认命王绾为相国,王绾是个无能老好人,其实等于秦王赵政兼职了相国,他当时给自己规定每天要必须批阅一石的简牍公文才休息,据现在计算,在只是预览公文题要的情况下,也就是每晚要批阅三万字才睡觉。

这个期间,公元前237年,魏国人尉缭就到了咸阳,给秦王献了自己著的兵书《尉缭子》,求仕,之所以说他是魏国人,因为他的书中假借和魏惠王一问一答在说事,可能是魏国人的可能性大。而且书中谈论到的军中诸事也和魏军相符,后来被赵政委任为国尉。就是秦军的总司令,仅在秦国待了不到一年,尉缭就要离开秦国,赵政也大方的允许了,来的时候,尉缭是神龙不见首尾的一个人,回去的的时候,妻妾众多。因为都是赵政以秦国王族公主赏赐给他的。

出了函谷关,到了河南,当时虽然还在秦国境内,但都是秦国新占的魏国土地,那时还是按照吕不韦的政策,沿用旧时赋税,人们相对生活安定。而且这块地方还是各国间谍集中地方,那时这种盯住军事调动,以及盯住重要人物的情报以及传递这种情报的间谍,秦不管,六国也不管,这本来就是公众场合大家用眼耳所见所得的东西,是公开化的事情。只是那些潜伏卧底的间谍,反而是七国都要打击的。因此以《尉缭子》兵书扬名天下的尉缭出了函谷关,就成为齐,赵,魏,楚,燕关注的对象了,荆轲之所以知道这些,那时他正在赵国,郭开就很关注尉缭,以上这些国家都想把尉缭延揽到自家来,因为《尉缭子》一书几乎和孙膑,吴起所著兵法相媲美了,当然比孙子兵法还差点。

但没有想到,出了函谷关,尉缭却不知所踪,多方间谍打听下,可能是暴病而亡,但尸体却找不到,这让天下人太失望了,也成为一个迷,到底怎么回事?荆轲如此问。

樊於期道,当时尉缭只说母亲病危,所以暂时要离开咸阳。其实是尉缭发现虽然自己名义是秦军总司令,但连个身边警卫员,都由秦王指派,自己就是一个奴隶头,毫无实权。因此找理由告辞,赵政表面同意,但尉缭后来出了函谷关,就没有了消息,原来是秦王命令蒙嘉暗杀了尉缭,并毁尸灭迹,以防尉缭被六国所用。

其实尉缭也很小心,出了函谷关,就把所有秦王送的王室公主和佣人都打发回咸阳,就留下当时和他相好的一个已经怀了他孩子的宗室女子,两人继续前行。

当时就有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物接待款待他,在酒席食宿中,尉缭说,“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

当然不等这些话传到秦王耳朵里,尉缭已经按照蒙嘉预案身死人灭。

按道理尉缭本来武艺也很高强,而且一路小心,只走在大道和人多的村镇,也始终提防有人暗杀他,应该不会轻易就范,但尉缭防着外人,就没有提防枕边人,后来这个枕边怀孕女子,下毒杀了尉缭。并将尉缭埋在一个不知名处,别人无法查找尸体。

当时尉缭就是暴毙在大道边,这个女子作为唯一的同行人和妻子,她说是暴病而亡,那谁还能验尸呢?所以六国谍报只能追查到尉缭暴毙身亡,但找不到尸体,这也是能理解的,身边枕边人因为怀孕。带着尸体回故乡不便,就简单安葬了他,这也能说的过去,最后无法验尸当然也就不知道尉缭是被毒杀的真相。

赵政虽然任用了尉缭,但不相信他,只是想利用他的军事理论使秦军更加强大,但又怀疑他是那个外国的卧底,因此在给他赏赐的王室公主中,都是假公主,其实全是女间谍,而能和尉缭装的恩爱,还能怀孕的当然还是间谍。而操纵这些的就是蒙嘉。

蒙嘉,就是掌握秦国谍报暗杀的特务头子。他和姚贾可以说是秦国的双壁,姚贾表面广施恩惠,大行仁义,而蒙嘉是暗中广施恩惠,大行仁义,还让受恩人一开始不知道是他所为,拐弯抹角最终才能无意中知道是蒙嘉所为,这样在严刑峻法,轻罪重判的秦国,蒙嘉救了一人,也就是等于救了一家人的命了,所以有很多愿意以死报恩的潜在受惠者,而这都是蒙嘉的间谍候补,一旦需要,他们都会赴汤蹈火来报恩于蒙嘉,而这也是赵政特许的,就是要蒙嘉以自己反面的,宽容大度仁慈的面目出现,以查找谋反者以及六国间谍。

在咸阳时,樊於期曾经问过赵政。蒙嘉一个宦官进出王宫自由随意,恐怕不安全,意思就是说怕蒙嘉外面受到什么影响,反而进宫加害赵政。

赵政就大概说了蒙嘉的事,说蒙嘉这么多年伺候我很用心,我特意免了他家属的罪,把她妈她姨妈她姐姐们等家里女眷都从营妓里放出来,让她姐姐们也招了女婿,成为一个正常家庭(他家男的非死即宫刑),他第一聪明,知道我能放他们出来,还能关进她们去,第二,我和他故意说些心腹话,他并没有报告赵姬,那时赵姬还是内宫权力第一人,他想富贵就能告发我,而让赵姬废黜我。经过这些恩威并施和考验,赵政充分信任了蒙嘉。

赵政对樊於期并不隐瞒蒙嘉所做的事,并说蒙嘉特别擅于利用女人当间谍,蒙嘉曾说女人头脑简单,也特别偏执,你可以对她们恩威并施,你就会成为她们的信仰和上帝,她们会不顾一切,能杀了自己孩子来忠实信仰的。

聊到这,荆轲紧张的问道,那么太子丹身边有这种人吗?

樊於期笑道,赵政对待太子不错,因此没有使用这个计策。

荆轲道,尉缭去秦之前,已经把自己所著兵书献给魏王,也就是公布于众了,我还研读了一下,尉缭兵书对待士兵的军法很是严酷,甚至超过商鞅,我并不喜欢他的兵书。而且我就对尉缭去秦国很是不解,因为以魏人去敌国秦国求仕,而且要立军功的话这就是叛国啊,但后来他又要离开秦国,看来不是一个纯贪图一逞己志不管别人死活的人,现在看来是想做奸细于秦国的可能性大。可惜,只是没有骗过赵政,或者在赵政宁杀勿纵下,也只能成为死间而殉职了。

荆轲然后道,当时秦国散布尉缭献计秦王,让秦国多贿赂六国权贵,来避免六国合纵抗秦,这种路人都能想出来的计策还用尉缭说吗?但是六国人士只是以为是秦国报复他的离开咸阳,而故意散布的流言,好让六国不在启用他,现在看来也是蒙嘉的奸计,以为这就是秦国的报复,其实是为掩盖还有更毒的杀人不见尸,那个女杀手可以称为母螳螂了。

鞠勇,樊於期都一起感概。

随后荆轲就说了姚贾来燕国,并说了让韩玉和韩方办的事,也没有瞒着身边的鞠勇,鞠勇道,别说找太子请示,如果太子知道你派韩玉和韩方在齐国暗杀姚贾,太子也会制止的,毕竟你是燕国的客卿啊。

樊於期道,蒙嘉这人自小被家族连坐株连,受了宫刑,后来赵政看他善于伪装就启用了他,他这人擅长化装,不爱在宫中待着,如此才能各地培养间谍坯子,赵政允许他四处活动,如果姚贾这次到燕国参加黄金辩论,是秦王派过来的,八成可能蒙嘉也会来,专门保护姚贾,赵政知道姚贾的重要性,绝不会让姚贾有闪失的。

荆轲问樊於期道,那你能认出蒙嘉吗?

樊於期道,他化装后我也认不出,曾经在咸阳试过。以上卿所说的韩方,韩玉这么多年一直在临淄鼓吹抗秦,蒙嘉不在他们身边埋伏了间谍,那就不是蒙嘉了,你想他身边的美女蛇母螳螂能以怀孕骗得信任,这种死孩子间都有,那么不会没有女谍不埋在韩方处吧?

荆轲道,蒙嘉秦人间谍好找,六国的也好找吗?

樊於期道,三晋以及楚国,土地人民这么多失陷于秦,蒙嘉恩威并施控制其中些女子应不是难事。

荆轲道,既然如此,你们稍待,我要回去处理一事,随后我在回来。

鞠勇、樊於期知道他是为韩方追杀姚贾的事,也没有细问,鞠勇就让人护送荆轲回到黄金苑,荆轲先在外苑找到宋意问道,齐使者回去了吗?

宋意说还没有,辩论毕竟刚结束三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