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花正果满人间

【瓦解共产极权从破除谎言开始 】共产政体有两大支柱,一个是暴力,一个是谎言,就是枪杆子和笔杆子,谎言的作用远比暴力要大数倍
博文
(2009-03-16 04:22:27)
三节 对西安事变的曲解
■ 一、前言  治中国现代史者,无不认為西安事变,是歷史上
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关键性事件。但其真相
究竟如何?则人言言殊,莫衷一是。外人有视其為一
滑稽之喜剧;(註二九)国人有将其比作明英宗土
木堡之变,(註三○)也有人以之比作后魏尔朱荣高
诸之变。(註三一)傅斯年先生认為国人以上两项
比法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9-03-16 04:14:30)
第二节 对汪偽政权的曲解■ 一、前言  民国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十二月,正当抗日战
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时候,国民党阵营内以汪兆铭為
首的一部分亲日卖国分子,公然叛国投敌,由重庆逃
往河内,转赴日寇佔领的上海,并在南京成立了偽
中华民国政府。汪兆铭、周佛海叛逃以后,曾经有一
种广為流传的说法,说这是蒋中正先生和汪兆铭之
间串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3-16 04:06:07)
第一节 对清党剿共的曲解■ 一、前言  中共成功地寄生於国民党后,在苏联及第三国际
代表指导下,对於改变国民党面貌及取代国民党在
中国革命的领导地位之态度极為积极。在北伐前,已
使国民党内部因「容共」问题,而分裂為两个中央
党部,一是广州的中央党部,一是上海的西山会议派
组成的中央党部;北伐后,由於北伐军进展甚速,
此种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3-16 03:56:09)
第四节 对北伐统一的曲解■ 一、前言  中共近年来,在史学方面给予大陆史家有较大的
研究空间与尺度,但对国民党的歷史仍极尽詆譭、
丑化、篡改之能事,凡东征、北伐、抗战诸战役,均
说成由共產党所领导,而国民党则不但未领导北伐
抗战,而且破坏北伐抗战,其不尊重歷史真实,较诸
以前出版中国现代史著作则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兹
就其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9-03-16 03:30:40)
第三节 对黄埔建军的曲解■ 一、前言  黄埔军校初為中国国民党党立之军事学校,在民
国十三年(一九二四)五月初成立时,定名為「中
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註七二)亦称「黄埔陆
军军官学校」。(註七三)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
)一月,改组為「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註七四)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五月,改称
為「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09-03-16 03:21:12)
第二节 对联俄容共的曲解■ 一、前言  联俄容共政策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此乃
 孙中山先生基於当时政治情势与革命环境需要,
在经过审慎考虑之后,始决定採行者,有思患预防之
意义。不幸由於中山先生过早谢世,中共党徒乃在
俄共的操控下,肆行分化破坏,竟使国民党造成内鬨
的暗潮,演成分裂局面。中共的从中牟利,窃夺党
权,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9-03-16 03:15:09)
第一节 对五四运动的曲解■ 一、前言  发生在民国八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
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引起争论最多的一个歷史事件
。狭义的说,五四运动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
和会处理山东问题不公,引起北京各大专院校青年
学生以「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為口号,举行游行示
威的爱国运动。广义而言,五四运动是一种新文化
运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三节 对三民主义的曲解■ 一、前言  三民主义是中国国民党建党的理论基础,也是中
华民国立国的理论基础,它的產生,根源於中国传
统固有文化及西方近代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学说的精
华,它之反对偏重阶级暴力的马列毛思想,是必然
的。这一特性,从孙中山先生於民国十三年在三民主
义讲演中,特别批判马列主义的唯物史观、阶级斗
争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二节 对孙中山先生的曲解■ 一、前言  国父孙中山先生(清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十一
月十二日~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三月十二日)
是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和爱国主义者。
他曾致力於中国革命达四十年之久,最后推翻了满
清的统治,结束了中国歷史上两千多年的专制政体,
建立中华民国。对这样一位曾為中国革命和中国前
途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3-16 02:24:00)

第第三章 中共对北伐以前(民国前一年至民国五年)
    民国史实的篡改之驳正(上)
第一节 对辛亥革命的曲解■ 一、前言  中共几乎每年都透过「政协委员会」,举办纪念
辛亥革命的活动。主要活动内容,不外是肯定 孙
中山先生领导了「伟大的民主革命」及声称隆重纪念
辛亥革命,是要宣传辛亥革命的歷史意义和 孙中
山先生的伟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