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月游记(一)--天台禅院:禅院春秋

(2004-10-23 14:05:12) 下一个

    2003年10月5日早上6点,太阳还没露出脸来,但东方的鱼白肚夹着片片朝霞,朝气蓬勃的样子,看来今天又会是一个好天气。我背了个双肩包,带了瓶矿泉水和相机,搭了一班小巴士先到了嵊州市客运站,再转了一辆到天台的客车。时刻表上写着9点27分到天台,还有大概两个小时,座下后便闭目养起神来。

    10月1日回到家的,和一帮同学和狐朋狗友着实闹腾了几天。这不,他们又个忙各的去了,我老人家也清闲的到处溜溜了。为什么去天台呢,很简单,一是因为从来没去过。二呢,当然还冲着李太白写的 :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东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四万八千丈?? 什么个概念? 

    我能得出的结论就是,不是李白牛吹的大,那就是古时候的尺寸是另外一个概念了。哈哈,不管那么多,到了那里,看了再说。9点半准时到了天台,出了车站,肚子也唱起了空城计。解决方法很简单,车站外到处是各式各样的小吃摊,不过既然吃了,当然要先尝偿当地最有特色的“ 卷饼筒“,“卷饼筒“为典型的天台快餐,是平民的美食。大大的一张摊好的薄面饼,裹进好多馅料,一般分荤,素两种。不外乎粉丝、绿豆芽、豆腐干丝、萝卜丝、冬笋、香菇、豆腐干、荸荠、猪肝片、鸡子片及肉片,或者黑木耳、芹菜、韭菜、海带、鸡蛋丝、黄鳝丝,四季豆、黄豆芽等等之类;它尺来长,一头封死,一头开口,卷好后放在平锅上,谁买,总是热的。因为开口,可见馅料,显得分外诱人。我要了个素的,一口口吃下去,居然吃到了上面说的10来种料,料的做法虽然不讲究,但是乡土味很浓,好好的让我的的肚子爽了一把。(这里也贴张我做的卷饼筒,回到德国后做的。做的很粗糙,权且是抛砖引玉,要解馋的朋友可以变化着做)

    吃完后喝了几口矿泉水,叫了辆Taxi,直奔天台山国清寺。

    天台山由八峰组成,形似莲花,千百年来,每一瓣都是如此鲜活娇艳,有的似泼墨般粗犷,有的如工笔样纤秀,此山的确“不与众山同一色”,匠心独具。所以才引得诗仙李白赞叹:“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使得天台成了金庭洞天,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日本佛教的祖庭。

    12分钟后,车到了华顶山山脚下。华顶,是天台山主峰,海拔1110米。身临绝顶向西南眺望,能看到八大山峰层层围裹,像八叶莲花。“华”是“花”的古字,又当天台山最高处,故称华顶。峰顶四周常有云涛翻滚,如滔天白浪,蓦地淹过头顶,一忽儿云收雾散,变成一抹轻纱,“华顶归云”因此得名。高踞莲花中心的华顶峰,迷蒙溶溶冲天紫气,国清寺座就座落在华顶山麓,是我国著名古刹之一,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从唐大中朝到清雍正朝的880多年间,国清寺几度或毁于兵火,或摧于风暴,但都是屡毁屡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国清寺进行一次全面整修,这就是现在看到的国清寺了。

    国清寺的山门,也很有特色,建筑雄伟,妙域庄严,山门两边挂着一副楹联:“古刹著域中,创六代,盛三唐,宗风远播;名山传海外,倚五峰,临双涧,胜迹长新。”高度概括了国清寺的发展历史和在国内外的地位,以及周围的山光水色。

    山门外,一座九级浮屠矗立在花丛松林之中,级间衔接处,用黄砖砌成双线图案,六面六角,荷形塔窗。全身褐黄色,十分伟岸、挺拔。它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与国清寺一样古老。隋塔下有一排七佛塔,迎面鹄立。七佛塔后的山坡上竖着一座“唐一行禅师塔”,是为了纪念唐代天文学家一行僧到国清寺拜师学算编制《大衍历》而立。

    山门外溪流上,有一条乱石嵌曲而成的古拱桥,桥洞呈椭圆状,名叫“丰干桥”(下图)。桥下是“双涧回澜”胜景。每逢夏秋大雨,桥下溪水满盈。东涧水色黄浊而湍急,西涧水色清澈而平缓,两涧之水在桥下汇合冲激,相映成趣。

    国清寺的房舍耀眼的金黄色为底调,它的山门、照壁、矮墙、门窗,甚至连1吨铜铸造的释迦牟尼像都溶在这一片金晃晃的辉煌里。寺虽面南而坐,山门却向东开,山门南侧大书“隋代古刹”的黄照壁,遮去了四殿、五楼、六堂等黄灿灿雄伟,虚中有实,小里藏大。年年早春,千岁隋梅万花吐蕊,探首金色墙外,迎送宾客,笑向人间。

    按照智者大师图样建造的国清寺,为天下丛林“四绝”之一。整个建筑形成五条轴线纵横连接。正中轴线为山门弥勒殿(门神殿)、钟鼓楼、雨花殿(四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下图)。

    西轴线为安养堂、三圣殿(下图左)、罗汉堂(文物室,下图右)、妙法堂(楼上为藏经阁)。


    五百罗汉殿中的罗汉,形貌迥异,或大或小,或立或卧,或美或丑。假若每个罗汉有灵,那么,当年他们是否和谢安,谢玄,王羲之,支遁,李白等人指点天下,笑谈诗踪呢?

    妙法堂的二楼是藏经阁,楼前小院一分为二,两边各一颗7,8米高的金桂,时逢金秋,金色的桂花挂满枝头,暗香透过小院向四周飘逸。我驻足小院,发了好一会呆,要是能在藏经阁看半天佛经,有馥郁的月桂和和煦的太阳相伴,可是生命中何等的享受啊。

    东一轴线为聚贤堂(僧众餐厅)、方丈楼、迎塔楼.东二轴线为里客堂、大彻堂和修竹轩。

    国清寺现有6000多间房舍、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占地达7.3万平方米。寺中每一殿堂楼舍的建筑都十分精美,是祖国古代建筑的珍品。

    全寺殿宇共800多间,计3万平方米。主要有五楼:钟楼、鼓楼、方丈楼、迎塔楼、藏经楼;

    六殿: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伽蓝殿、地藏殿;

    七堂:妙法堂、安养堂、静观堂、斋堂、大彻堂、罗汉堂、客堂;还有玉佛阁、梅亭、清心亭和文物室等。

    高踞莲花中心的华顶峰,笼罩在有点迷蒙的金色阳光下,却似乎蕴含着冲天紫气。要是四月来国清寺华顶峰,还可以看到漫山遍坡盛开的淡紫色云锦杜鹃,大片大片高达数丈的杜鹃树,树树千花累累,团团簇簇,层层叠叠,斗霜傲雪,遮天蔽日,连往来无踪的云雾都被它染得紫晶晶的了。云锦杜鹃古称娑罗,清代齐周华在《台岳天台山游记》中写他游华顶时说:“山高气寒,四时之花信常迟,惟娑罗种性最宜。故四月花开如木笔,如芍药,香满禅林。然惟此与石梁有之,洵异种也。”站在峰顶的智者大师拜经台上看全山,李白当年读书的“太白堂”,王羲之曾练笔的“墨池”及遍山僧寮都在蒸腾的紫霞中沉浮,幻化出万般风光。

    智者大师塔院位于县城北15里许,始建于隋代开皇十七年,现存建筑系明代重修,近年又曾整修。此外绿树翠萝,交结掩映,幽雅宜人。塔院大殿中供奉着一座青石雕成的宝塔。塔连座高约7米,二层六面,有飞檐二重。由于在佛教哲学上的重大贡献,千余年来,智者大师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塔院左仙古道貌岸然上有天台宗师章安、荆溪、幽溪三们高僧塔,附近还有“普贤境界”、“教源”、“佛陇”等摩崖石刻。

    黄昏时分遥望赤城山(赤城山距县城2公里,又名烧山,形如雉堞,岩色赤赭) ,只见满山紫气氤氲,霞光笼罩,“赤城栖霞”果然名不虚传,不愧是天台山大八景之一。

    独立在风中,不觉已黄昏。天色已晚,生平难得近佛,寺中打个尖,借宿一宿,噢,忘了告诉你,这里的素斋着实不错哩。

    ----------------------*****---------------------*****---------------------------

    是夜。禅院,明月。

    我信步穿过条条青石铺就的寺中小路,悠然欣赏着这月光笼罩的寺中景致。四周除了有几座禅院还透出些灯光和秋虫错落有致的低鸣,倒是一片安静祥和。在一颗丹桂树下我停了下来,月色虽好,让我辩出这是可丹桂树的,却是因为她飘逸在空气中浓郁宜人的清香。

    桂花,夜色,月影,虫鸣。我沉浸在这无边的安逸和宁静中,贪婪地呼吸着这飘逸在空气中桂花的暗香。

    "施主远道而来,何不进来喝杯清茶." 声音很低,犹如来自天边,又似近在咫尺,却清晰可闻。我看了一眼四周,并无旁人,前面一间禅房有烛光从木窗中逸出,声音该是从那里面传出来的。

    带着一丝怀疑,我走到禅房的廊前,上了台阶,来到禅房门前。想敲门,略一犹豫,改敲为推。

    门开。举步往里走,右脚刚跨过门槛,左脚刚要跟进,突然异变突起!!

    刹那间,禅房里涌出一股洪水,排山倒海般朝我身上压来.......

    ......(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8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