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编辑伙伴” (editing partner) (zt)

(2010-12-22 10:08:58) 下一个
來源 :http://www.yayabay.com/blog/space.php?uid=5213&do=blog&id=9545



卡萝林是我读博士时的美国同学、好朋友,如今也是同行。做我们这一行,本职工作除了教书,就是写论文—那些行政杂务,大多数我并不认可是有意义的正经事。老话说得好,“文章不厌千回改”,更何况英语不是我的母语。所以,几年前开始,我和卡萝林结成“编辑伙伴”关系 (editing partner),也就是评点彼此的英文学术文章,在投稿以前和收到“官方”修改意见之后互相把把关。

“博士”其实未必都博学。至少在美国学术界,博士们反倒有在研究方面越钻越深、知识面也越来越狭窄的倾向。所以,虽然卡萝林和我同出一个师门,平时关注的也是中国文学和历史的同一时期,但各自具体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至于彼此的文化背景、生活阅历方面的差异,那就更不用说了。也正因为这些专业和兴趣方面的交集和分叉,我们的编辑伙伴关系很成功。

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的体会,是研究越深入,写的东西就越小众化。自己写得眉飞色舞、意兴遄飞时,不免会忘记大多数读者并不具备同样的背景知识和专业视角。这种情况下,能借助另一双眼睛来弥补自己的盲点是非常有益的。有时候,旁观者清的伙伴还能用更为深入浅出的话语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当然,既是伙伴,也要有身为伙伴的意识。一些起码的礼仪是保证合作关系畅通双赢的关键。首先是回复的时效性。人同此心,作为作者,我们都希望对方能在第一时间给予回复,而且能提供高质量、详尽的评论。如果秉承“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原则,就不要拖拖拉拉 。如果手头的其他工作一时较忙,也要说明情况,保证尽快回复。收到对方的文章后杳无音信和乱开空头支票、做出虚假承诺都是非常不礼貌和损害信任的大忌。

其次,评论的时候要诚恳忠实。顾全对方的自尊心,注意言辞的婉转礼貌当然重要,不过我觉得最可贵的是实话实说,指出文章的不足和缺陷,这样才能真正互相帮助。须知在美国出版界,投稿后学术论文和专著的评点都遵行“双盲式”(“double blind”)的制度。也就是说,在出版社另找专家品鉴你的稿子是否值得发表的过程中,原作者和点评者都不知道彼此的姓名身份,以此来保证学术的公正性。如果不在投稿前自己先严格把关,那么不但可能投稿失利,而且会被不知名的评论者批驳得体无完肤。到时可就“面子”“里子”都没了。

如果编辑伙伴有深厚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写作水平,那么他(她)大概能眼光锐利,发表切中肯綮的评论。不过,评点者还要格外注意表意的清晰明确。毕竟不是面对面的直观交流,如果写下的评语含糊不清,不但有违帮助对方的初衷,还可能好事变坏事,引起误解。

说到底,理想的编辑伙伴是儒家心目中三种益友的合体:“友直,友谅,友多闻。”对我来说,卡萝林这个编辑伙伴更有一个独特的长处:她的用功认真、笔耕不辍对我也是很大的激励。试想一下,伙伴不断写文,终年无休,自己也不好意思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吧?所以,我们的伙伴关系可以称得上是为彼此打气加油的“超值”合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