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间一尘的博客

欢迎光临本人YouTube频道(频道名:林泉晗禅):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个人资料
正文

禅那、三摩钵提,奢摩他各有什么过患?——圆觉经

(2019-12-05 05:11:16) 下一个

一尘:这篇对理解圆觉经有参考意义,但说的不全对。作者也在思考探索中。

 

来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c9f5c960102xawf.html

禅那、三摩钵提,奢摩他各有什么过患?

 (2017-08-14 10:16:32)
转载▼

标签: 

去四种病

三摩钵提

禅那

奢摩他

破三关

分类: 十,禅修

    三摩地(定):旧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底;新称三么地、三昧地;意译为等持、正定、定意、调直定、正心行处。即远离惛沉掉举,心专住一境之精神作用。

    三摩钵底:又译三摩钵提、三摩拔提、三摩跋提,意译为等至、正受或正定现前。指禅定时,身心经由定的势力所领受的平等安和之相。三摩钵底系指身心安和的状态,即三摩地的境界

    禅那:译曰思惟修,新译曰静虑,与禅定同。心定一境而审为思虑者。

    奢摩他(止):又作舍摩他、奢摩陀、舍摩陀,译曰止、寂静、能灭等。摄心住于缘,离散乱也。禅定七名之一。即止息一切想念与思虑,而心归于专注一境之状态。

     毗婆舍那(观):又作毗钵舍那,译曰观,见,种种观察等。观见事理也。

“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

奢摩他能导致最高的修行成就,就是无余依涅槃境,也即虹光身、全身舍利、和佛一样的碎身舍利成就的最后修行。所以叫“永断烦恼,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

“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

观幻境,佛所说的幻境就是物质世界,“以佛力故,变化世界”,就是各种神通妙境。“不失寂念,但又有静慧”,有慧就有思,所以这是定慧等持。

“若诸菩萨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独断烦恼,烦恼断尽,便证实相,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

除幻,以三界无身意,以梦境观来修。如果有人打你骂你,你说这是幻境,跟梦里我被人打骂一样,知是梦境,你不做理会,这种超脱出对物质真实的执念是修禅那。

禅那和奢摩他都能断烦恼,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禅那的所证是初果境,认识本体,本体是无烦无恼,无任何言说的,也无任何形象。这个断烦恼是指证清静无为之本心。奢摩他的断烦恼是断现实的烦恼,所以这是圣子成就,叫“化身佛”

但这三种禅定虽然都能导入证果觉悟,但所觉所证又各不同,因此如果只证其中一种,而以这种理念就认为是真理,就有过患。这些都不是最终的真理。

“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

“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一尘认为这是执有)

以禅定所证得妙法觉悟,应离四病。第一病,如果因为本心有种种幻化作为,就认为物质实相就是幻化作为,这是看到有相看不到无相不动的本体那一面。这是通过三摩钵提修行证果的人容易产生的错误认识。

“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一尘认为这是执空)

这是修禅那的人,跳出生死和物质境与心的一切观念,以这种超脱的心态来修行的人,证果后容易产生这种错误认识。这是认为涅槃生死都如空幻之花,但还有一个“任彼一切随诸法性”的,随顺诸法不沾不染之心。实相是没有一个随顺之心,因此佛说非任有故。

“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一尘认为这是证悟空性后认为已经修到头,即破色蕴状态)

第三种病是修奢摩他静止而证果的人容易犯的错误认识。真相非止为真理,因为物质真相是动静合一,非静止不动就为物质的真相。

“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一尘认为这是破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也即身心,执著这是彻底解脱,但其实还未破根本无名)

这是修奢摩他,出阳神后,身外有身(一尘认为这是修三摩钵提的结果,即上文说的出体神通),以超脱肉体之外的身心看世界,就认为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一切永寂,但这不是物质真相,真相是寂动一如,阴中生阳,阳中生阴,并非断灭不再循环。

因此破其中一关,都不是完全觉悟,要破三关才行。也即道家要修成天,地,人,三元丹才行,否则就是“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但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 证初果是“修祖性”,也即证到圣经的圣父本体。成圣子就是出阳神,这是了命,当身体败坏,但自己能超脱出这个败坏的身心,因此可以永生不灭。但不证本体,就是万劫阴灵难入圣。

如果只修祖性是能成圣,但不能出阳神,就不能了命,死后阴灵还是要在这个世界轮回。因此佛说,证初果后还要七回这个世界轮回再继续修行证果。这七回就是指的九转还魂的三维之上的七维没有走通,这是没有迁神出体了命的缘故。但要想迁神出体,得破第二关,第二关是基础。因此第二关被道家称为“结圣胎”,所以三摩钵提也必须修,“圣胎成人”才能出阳神。道家称此为“地元丹”。“孩子幼小未成人,需籍坤母养育恩。”喻此为“三年乳养之功”。这三关都得破了,才是即认识清楚了物质之性,也即易学所说的“穷理尽性”,然后是“以至于命”。就是迁阳神出体,永超轮回此世,才能生在阿弥陀佛的世界。(一尘认为即使出阳神,也只是有神足通等等神通,并不一定破根本无明、断轮回了)

 

一尘:以北传禅法论:

破初关当指破色蕴。

破重关当指破受想行识,加上前面色蕴,即破五蕴,身心皆破。

破牢关当摧毁根本无明,即阿赖耶识,回归本性,真正“炼虚合道”(道家语)。

道家:百日筑基、炼谷化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练虚合道

一尘:初步认为前面四步是破初关,第五步是破重关,最后一步是破牢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