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战略

全球军事,历史,战略
正文

航母对决系列:航母在两战之间的发展

(2022-05-01 07:34:42) 下一个

1(题图) 兰利号轻型航母(美军第一艘航母):14000吨(满载),36架舰载机

一百年前,古老的海军和高新的航空之间的结合成就了海军航空。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910年,飞机就首次从军舰上腾空而起。十年不到,第一艘有全通甲板的真正航母问世。但早期的海航飞机动力不足,性能不稳,仅限于观测和侦察任务,在海战中要挑起歼敌重担很少有人看好。在一战和二战之间的20年间,海航的跃进可谓波澜壮阔,舰载机开始肩负起保卫舰队和攻击敌方的重任,航母高效集中的打击能力开始崭露头角。本篇简介这些发展,为太平洋战争 (太战) 时美,日航母之间的六场对决打下基础。

航母和海航在两战之间能迎来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取决于(1)华盛顿海军会议后各国主力舰建造受到限制,将注意力转向航母;(2)航母和航空技术经历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一战以后,各胜利国马不停蹄地开始海军竞赛。这种劳民伤财的军备竞赛在1921-1922年举行的华盛顿海军会议上开始刹车。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Washington Naval Treaty)》将英,美,日,法,意各国主力舰(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总吨位限制在5 : 5 : 3 : 1.75 : 1.75,而且规定有十年的造舰假期(不造新舰)。条约对崭露头角的航母也有限制:按上述比例,航母总吨位被限制在135000 : 135000 : 81000 : 60000 : 60000吨。单艘航母排水不能超过27000吨,但每个国家有两艘例外(主要是允许将战列巡洋舰未完工的舰体改建成航母,不然这些舰体将被拆毁,浪费太大)。从制度的角度看,《华盛顿海军条约》(简称《条约》)为航母的发展规范了游戏规则。

当时英军已有一艘1918年入役的由远洋客轮改建的百眼巨人号(Argus)航母。这艘满载16000吨,有15架舰载机的航母是世界上第一艘有全通甲板的航母。在英,美,日三强的海军竞赛中,英航母的发展领先一步。但美,日航母建设很快超过英,而且英在二战中没有参加任何一场航母对决,出于篇幅考虑,本篇(也是本系列)只专注美,日航母的发展。

1 美,日第一批航母

1922年3月20日,美国迎来了第一艘航母:兰利号(Langley)。根据《条约》,这艘在1921年11月华盛顿海军会议前完工的航母是“试验舰”,不计入总吨位。这艘满载14000吨(本系列所有吨位都用满载), 有全通甲板的航母的前身是一艘又脏又慢的运煤船,最高时速仅16节(海里/时,29公里/时,18英里/时)。最别开生面的是属“高新技术”的兰利号带了一群信鸽出海。当时通讯技术原始,信鸽是可靠的通讯手段。兰利号的36架沃特(Vought)VE-7双翼机取得了无数美海航零的突破,例如首次从航母上起降。

我们从小看着高大上的美航母长大,很难想象美航母的起步像“丑小鸭”一样。兰利号一开头只能跟在战列舰部队里“打杂”,干点侦察观测这类辅助任务,最大的贡献是为射程越来越远的战列舰主炮提供校射服务。但出身低下,带着信鸽启航的兰利号逐步为美海航发展壮大摸索出一条宝贵的道路,二战前悄然成为一支劲旅。2022年美国海军隆重庆祝百年航母,就是庆祝兰利号入役100周年(见《航母对决系列:前言》图3)。

1922年12月27日,日本迎来了第一艘航母:凤翔号(Hosho)。这艘满载9700吨的有全通甲板的航母是全世界第一艘正宗航母:凤翔号不是从其他舰种改建的,它一开始就是作为航母设计的。所以1922年是航母发展史上特别有意义的一年:美,日海军都迎来了第一艘航母,而且日军迎来的是一艘根正苗红,出生就是航母的航母。另外读者要注意:凤翔号不是在第一场航母对决中(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战)第一艘被美军击沉的航母翔凤号(Shoho)(见本系列《航母对决一》)。“凤” 和“翔”这两个汉字实在太优美,被日军反复使用。和凤翔号相比,翔凤号出生晚(1941年11月才入役),死的早(寿命才六个月)。太战时,凤翔号因为高龄,很少上前线,主要任务是在后方训练新手,结果命大福大,是1941年太战开打时日军全部十艘航母中坚持到终战唯一没沉到海底的一艘。

2 凤翔号轻型航母(日军第一艘航母):9700吨(满载),15架舰载机

和兰利号一样,凤翔号的15架三菱十式单座双翼机(英国人设计的)也取得了无数日海航零的突破。当时日本能造航母和舰载机,但无人能驾机上舰。拜师心切,不耻下问的日本请当时的盟友英国(英日自1902年起结盟)帮忙。

1921年9月,当时航母技术领先的英国派出一个27名专家组成的顾问团,在山彼尔(W. Sempill)上校率领下来对日海航进行启蒙教育。1923年2月飞机首次在凤翔号起降时都是顾问团的英国专家驾驶的,但不久善于学习的日本飞行员开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不是说着玩的:1941年12月太战一开打,日海航将两艘英军认为不可能被飞机击沉的巨舰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击沉。因日海航是英军手把手教的,战胜“于蓝”的一位飞行员有点犯罪感,事后驾机来到英舰沉没海域向“于蓝”献花)。当时日,美矛盾已加剧,美对英这种“猫教老虎”的短视行为暗中施加压力。1921-1922年华盛顿海军会议的外交成果之一是废除了英日同盟(代之以《四国条约 Four-Power Treaty》,美,英,日,法同意不改变太平洋地区现状)。这样英国被迫撤出了顾问团,但18个月的勤学苦练已让日海航打下了可以问鼎天下的坚实基础。

3 猫教老虎:山彼尔上校向东乡平八郎元帅(日俄战争时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展示英军现役的麻雀隼(Sparrowhawk)战斗机, 192112

2   美,日第二批航母

从1922年到1941年这20年间,美,日海军在第一批航母入役以后先后将三批航母加入部队(表1)。双方相互影响,相互竞赛,极大地推动了两战之间航母的发展。

1   美,日航母服役时间表(1922–1941

 

1922

1923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兰利

 

 

 

 

列克星顿,萨拉托加

 

 

 

 

凤翔

 

 

 

 

赤诚

加贺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突击

队员

 

 

 

约克

企业

 

黄蜂

大黄蜂

 

龙驤

 

 

 

苍龙

 

飞龙

瑞凤

翔鹤

瑞鹤

翔凤

1927-1928年,美,日海军迎来了第二批航母。这些航母在设计上吸取了兰利号和凤翔号的经验教训,在吨位上和第一批可以算为轻型航母的兰利号和凤翔号相比是鸟枪换炮。1927年,列克星顿号(Lexington)和萨拉托加号(Saratoga)入役。这两艘根据《条约》规定由战列巡洋舰未完成的舰体改建的航母是当时(直至二战中期)吨位最大的航母:满载时列克星顿号有48000吨,萨拉托加号44000吨。舰载机达到了惊人的78架,航速可飙到33节,是兰利号的两倍。高航速可提高甲板风速,让更重更大(可携带更多弹药,更多燃油,航程更远)的舰载机起降。

4  萨拉托加号大型航母:44000吨(满载),78架舰载机

[注] 萨拉托加号保留了四座八门203毫米/8英寸舰炮,准备和巡洋舰级别的敌舰一拼。

赤诚号(Akagi)和加贺号(Kaga)大型航母分别于1927年和1928年入役。两舰组成第1航空战队(现代军语:航母打击群),成为太战时机动部队(日军对航母特混舰队的称呼)的核心。和列克星顿号和萨拉托加号类似,这两艘日本航母由战列巡洋舰未完成的舰体改建而成。赤诚号满载42000吨,加贺号满载39000吨,入役时可携60架舰载机。这两艘航母落成时最大的特征是有三层飞行甲板。由于当时全通甲板无法同时进行起降作业(这个老大难问题在二战后英军发明斜角甲板后才解决),三层甲板的设计思路是让飞机从最上层甲板降落,从中层和下层甲板起飞。

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事变”在上海爆发。1月29日,加贺号和凤翔号奔赴淞沪战场,这是现代航母首次参战。日军航空攻击兵力主要来自双航母编队的三菱B1M轰炸机(被国军击落一架)。来自加贺号的一架中岛A1N2战斗机击落了一架中方由美国志愿飞行员操纵的波音P-12战斗机,取得日海航第一个空对空战果。5月停战后双航母返回日本。

战火考验加上日常训练发现三层甲板作为一种创新,用心良苦,但极不实用。1933-1935年,加贺号入坞改建,拆掉了结构复杂而无用的三层甲板,铺上一直延伸到舰首的全通甲板。改建后加贺号的舰载机数量增至72架。1935-1938年,赤诚号也完成类似改建。

5 1938年改建后的赤诚号大型航母:42000吨(满载),72架舰载机

[注] 赤诚号在1941-1942年是机动部队旗舰,参加了珍珠港,印度洋,中途岛这三大战役。

3   美,日第三批航母

1933-1934年,双方各自迎来一艘轻型航母。1933年,满载仅10000吨,可载48架舰载机的龙驤号(Ryujo)入列(见本系列《航母对决三》图5)。它是由一艘轻巡洋舰改建的。日本从凤翔号开始已掌握了正宗航母的设计技术,为什么还要从轻巡改建呢?从制度角度,此举钻了《条约》的空子。《条约》规定满载未超过10000吨的航母不计入航母总吨位的配额。

1934年,满载17000吨,可载76架舰载机的突击队员号(Ranger)入列。这是美军第一艘从头开始就作为航母设计的正宗航母,根据《条约》必须计入航母总吨位的配额。在美航母总吨位135000吨,列克星顿号和萨拉托加号已占用92000吨的情况下,这艘轻型航母若能控制在17000吨,将还可能再建一艘25000吨的大一点的航母。

这两艘轻型航母都需螺丝壳里做道场,小小的舰体要塞进大量飞机(1930年代的飞机在尺寸上和1920年代的飞机不能同日而语),捉襟见肘,调度困难,难以达到大型航母舰载机的出勤率。另外,龙驤号有头重脚轻的毛病,在高海况下航行会很危险。突击队员号航速较慢,二战期间一直被派到无敌航母压力的大西洋作战,没有参加太战中“高端”的六场航母对决中的任何一场。总之,双方对这两艘轻型航母都觉得不理想,没有续建。

1922年建立的《华盛顿海军条约》制度通过在1930年签署的《伦敦海军条约(London Naval Treaty)》得到加强(同样由英,美,日,法,意签署)。一个明显的漏洞被堵住:像兰利号,龙驤号这样以前不计入总吨位的航母现在都要计入。但日本从一开始对这一限制它的海军发展的制度心怀不满。1934年12月,日本宣布退出《华盛顿海军条约》,到了1936年条约期满时其余四方也没胃口续约。另外1936年英,美,法签署了《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Second London Naval Treaty)》,由于日,意懒得奉陪,《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等于西方盟国做茧自缚,等到1939年二战开打以后自然作废。总之在1930年代中期,从华盛顿会议开始以来的限制海军军备竞赛的制度彻底崩溃。航母和海航得到了自由发展的空间,但二战的脚步更近了。

美,日第四批航母

在1937年12月,满载19000吨,载机57架的苍龙号(Hiryu)入役。稍作修改后,1939年7月,满载20000吨,载机58架的飞龙号(Soryu)入役。“双龙”吸取了凤翔,赤诚,加贺,和龙驤四舰的经验教训,被称为日本“第一型现代航母”。“双龙”最大航速达 35节,创下了日航母记录。与赤城号和加贺号相比,“双龙”紧凑的设计在排水量约为前者一半的情况下仍能达到与前者相近的性能,但内部操作没有龙驤号这么局促。总之,“双龙”大小适中,设计先进。

1938年4月,苍龙号赴中国支援华中作战,将部份舰载机部署到南京,武汉,和安庆,有一架战斗机被击落。同年12月苍龙号支援了广东作战。飞龙号服役后“双龙”组成第 2 航空战队,于1941年7月南下支援对法属印度支那的进攻。除了吨位嫌小防护不够(设计时还受《条约》约束)以外,日军对“双龙”比较满意,以此为基础发展了下一级航母:“两鹤”。

6 飞龙号大型航母:20000吨(满载),58架舰载机(正在起飞的是零式战斗机)

[注] 注意飞龙号(和图5的赤诚号)有日本(和世界各国)航母中仅有的设置在左侧的舰桥。所有其他航母舰桥都在右侧。

为准备太战,日军于1941年8月和9月紧锣密鼓地将两艘满载32000吨,载机72架的大型航母祥鹤号(Shokaku)和瑞鹤号(Zuikaku)入役(见本系列《航母对决一》图3和图4)。在“无《条约》时代”,日军放手大干,设计出一型最理想,最先进的航母,融高航速,大航程,重保护,和大量舰载机(最多80架)于一身。“两鹤”是“双龙”的放大版,比“双龙“重了10000吨,弥补了”双龙”防护的不足。“两鹤”比赤诚号和加贺号轻了7000-10000吨,操舰更加灵活,这在战时为躲避来袭炸弹或鱼雷紧急转舵至关重要。同时“两鹤”的舰载机联队(简称翔鹤队和瑞鹤队)达到了赤诚队和加贺队的数量(72架),虽和美列克星敦级的78架有一点小差距和美约克城级的90架有更大的距离,但日海航在飞机性能和人员素质上有质量优势,可弥补这一数量劣势。“两鹤”入列后组成第5航空战队,马不停蹄地投入高强度训练,几个月后就加入机动部队奔赴珍珠港。

在“两鹤”服役前的1940年12月,走上全力扩军道路的日本将一艘水机母舰改建为一艘满载13000吨,载机30架的轻型航母瑞凤号(Zuiho)。在“两鹤”服役后的1941年11月,日本又将一艘潜艇母舰改建为一艘满载13000吨,载机21架的轻型航母翔凤号(Shoho)(见本系列《航母对决一》图9)。

这样到1941年12月太战开打时,日军航母总数达到了十艘(六艘大型,四艘轻型):(以服役年代为序)凤翔,赤诚,加贺,龙驤,苍龙,飞龙,瑞凤,翔鹤,瑞鹤,翔凤(表1)。总吨位达到了212000吨,世界第二(英军12艘航母总吨位240000吨,世界第一),超过了美军八艘航母的177000吨。日军航母全部集中在太平洋,而美军要两洋作战,所以日军在太战初期有巨大的航母优势(英军在太平洋无一艘航母,所以不在本系列范畴内)。

在美国方面,在1937年9月和1938年5月,两艘满载26000吨,载机90架的大型航母约克城号(Yorktown)和企业号(Enterprise)入役。这两艘约克城级航母的设计是在吸取兰利,列克星顿,萨拉托加,和突击队员四舰的经验教训后的成果。这级航母被称为美国“第一型现代航母”(在美军中的地位类似于苍龙级在日军中的地位)。比较兰利和突击队员两艘轻型航母和列克星顿和萨拉托加两艘大型航母的表现,美军得出结论:要致力发展大型,高速的航母来支持大型舰载机联队作战。约克城号和企业号这两艘航母是在《条约》时代设计的,还要顾及总吨位配额,所以尽管是“大型”航母,吨位比列克星顿号和萨拉托加号低20000吨左右,这样操舰更加灵活。然而由于卓越的设计,约克城号和企业号的舰载机数量比列克星顿号和萨拉托加号的还要大(90架 : 72架)。同时约克城号和企业号比兰利号大12000吨,比突击队员号大9000吨,舰载机作业能够施展开来。总之,约克城号和企业号这两艘大小适中,设计先进的新锐航母深受美军青睐。所以在《条约》失效后,美军追加了一艘约克城级:大黄蜂号(Hornet),在1941年10月入役。约克城级三艘航母是前四场航母对决中(也是最集中的四场,发生在1942年5月到10月的五个月之间)美方的绝对主力,每一场都上阵。有两艘被击沉:约克城号在中途岛 (见本系列《航母对决系列二》图5),大黄蜂号在圣克鲁斯 (见本系列《航母对决系列四》图1)。

7 企业号大型航母:26000吨(满载),90架舰载机

[注] 企业号参加了六场航母对决中的五场(它没赶上第一场珊瑚海海战,因为它在为杜立特空袭东京的任务护航)。在最艰苦卓绝的头四场航母对决中,企业号参加了三场,是主力中的主力。第四场对决(圣克鲁斯海战)结束时,遍体鳞伤的企业号是美军在广袤的太平洋抵抗日军的最后一艘航母。绰号“大E”的企业号命大福大,活到终战(开战时美军八艘航母另外只有萨拉托加号和突击队员号幸存)。包括全球战略在内的很多军迷认为“Enterprise” 译为企业号是翻译错误。奋勇作战的军舰和 “(商业)企业”无关,最贴切的译名应是“奋进号”。但真要改成“奋进号”很多熟悉“企业号”辉煌战绩的军迷读者可能一时无法接受,所以为方便读者,本系列将错就错,继续使用“企业号”。

在《条约》还有效的1935年,约克城号和企业号正在建造,兰利号退出一线成为训练航母,空出一艘《条约》允许的标准排水15000吨航母的名额。美海军尽管如前所述青睐大型航母,还是设计建造了一艘不理想的航母黄蜂号(Wasp)来补缺额(1940年4月入役)。要在满载19000吨的舰体(比约克城级小了四分之一)塞进同样大小的舰载机联队(最多90架,一般携带70-80架以免太拥挤),设计师只能让黄蜂号装上较小的动力系统,几乎没有装甲,也没有鱼雷保护。在战时这种冒险的设计将酿成大祸。

1941年12月太战开战时,美军有八艘航母:(以服役年代为序)兰利,列克星顿,萨拉托加,突击队员,约克城,企业,黄蜂,大黄蜂(表1)。总吨位177000吨,世界排名仅第三(英一,日二)。由于突击队员号和黄蜂号因丘吉尔一再垦求被部署在大西洋,在太平洋和优势日军十艘航母硬刚的只有六艘航母(兰利号1935年转为训练航母后于1937年被改装为水机母舰,战争爆发后担任运输战斗机任务,严格来说已不能算是正宗航母,这样的话美军在太平洋只有五艘航母)。这就是航母对决开打以前美军面对的严峻形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2)
评论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深度思考' 的评论 : 谢多次讨论!但跑题太远,军人待遇和战绩(勇猛或怕死)的关系是一个很大又很有趣的课题,但实在不是我兴趣所在,所以没认真研究过,我们就不再讨论了吧。我一是要搬砖,二是要专注我的系列,争取下周发表中途岛,再下周刊出东所罗门,都要反复校对核实,有很多后期工作要完成(搞科研,要花很多时间,你懂的!)。同时建议:要是这些讨论对你有启发,你可考虑写文,你从开博时写学术生涯,现在我看你的作品也开始针砭时政,戏路开始宽广,建议尝试写写军人待遇和战绩(勇猛或怕死)的关系。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全球战略' 的评论 : 其实我上贴说的不清楚。还不是工资的绝对数量问题,而是这个社会没有吃苦耐劳精神的问题。以前的美国人可能工资也比中俄高,但是有贵族精神,可以享受也可以吃苦,打仗。现在只剩下了对着电脑谈兵的“精英”,底层的士兵已经娇生惯养,不能打仗了。从伊拉克战争和叙利亚战争“一个都不能死”就看得很清楚了;阿富汗和乌克兰战争,更清楚的看到美国人怕死:只要有一点点风险,就不敢上了。中俄的导弹打过来,他们准备怎么办?可能没想过吧。感觉上拜登也好,佩洛西也好,想的是:如果中俄导弹打来了,选民们应该不会怪我,这就perfect了。川普最近接受采访的逻辑是:“老子会说狠话,一说出来,普京习近平金正恩都吓尿了”——至于狠话如果不管用,真刀真枪的要打,咋办?老子没想过。当所有的政客都这么想的时候,就没有人关注美国士兵其实不能打的问题了。耶伦一方面说“中国敢支持俄罗斯,我们动个小指头就搞死你的经济”,另一方面说部分取消贸易战,才能减缓通胀。看上去自相矛盾,但是她还是想过美国物价的问题。美国士兵怕死不能打仗的问题,似乎没人关注。只有打一次他们才发现问题。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深度思考' 的评论 : 谢讨论!和各国军人比,美军工资待遇可能是最高。你的理论:工资待遇高的军队不会打胜仗,有时会被支持(如越南,阿富汗),有时不被支持(美墨,美西,一战,二战),所以我的看法是军队待遇和战绩之间是 spurious correlation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全球战略' 的评论 : 谢谢回帖。首先,最高军事首长不是打仗的军人。其次,老川完全是表演:他作为总统,不知道总统的工资(虽然他自己不要)?其他人工资不可能超过总统啊。最后,我说美国军人工资高,是跟中俄比,跟乌克兰比。如果美国兵亲自去乌克兰,肯定被俄罗斯打的稀烂。幸好有乌克兰能打仗的士兵顶着,才打到现在的水平啊。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深度思考' 的评论 : 谢讨论!刚在珊瑚海海战80周年的今天将(一B)篇也发表了。

讨论一下你提的:“美国这么多年,给军人和各级军官确实待遇太好了。”我不知道你是凭印象还是有数据。下面是Wikipedia “Joint Chiefs of Staff” 这一条提供的数据:

While serving as the chairman or vice chairma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chief of staff of the Army, commandant of the Marine Corps,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 chief of staff of the Air Force, or commandant of the Coast Guard, the salary is $15,583.20 a month, regardless of cumulative years of service completed under section 205 of title 37, United States Code.

最高军事首长年薪$20万不到,我个人认为军人待遇不够高。2017年川总刚上台,他从小也是军迷,上过Virginia Military Institute,他问上述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工资,人家请他猜,他说你们官这么大,起码有$150万吧,众笑。总统觉得军人待遇低的不可思议。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全球战略' 的评论 : 您说的有道理。确实有可能中国的战术素养很差,武器也差一些。但是美国这么多年,给军人和各级军官确实待遇太好了。有钱人怎么会不怕死打仗呢?anyway,希望大伙别打仗就好。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深度思考' 的评论 : 再复一篇:我昨天说的“过去一两年有一照片,美驱逐舰舰长(翘着大腿),大副指点江山,近处中方航母正在起降作业。” 今天正好有一篇新的报导里面可以看到:“辽宁舰战斗群进入太平洋 搭配南昌舰具备长程打击能力”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2/05/03/11533246.html 谢谢讨论!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深度思考' 的评论 : 谢深度再评!请允许我用一篇回答你的两评:《多情剑客无情剑》没看过。“您说的古巴导弹危机时都是以前的老皇历了。” 这是历史无用论。你作为文艺青年,当然可以持有这种观点,我很尊重。但既然历史无用,愚作航母对决(全是二战期间)是更老的老皇历了,为何还承蒙你和众多网友捧场?引用Mark Twain名言: "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often rhymes."

“现在美国人怕死的不得了” 80年前珊瑚海/中途岛战役前日军对美国“少爷兵”也有同样看法。。。

“最近有两次中美两方舰艇接近,都是美方退吧” 不清楚你讲的具体是哪次,但我记得美舰为防止被撞,避让过(冷战期间美舰被苏舰故意撞过)。另外我还记得过去一两年有一照片,美驱逐舰舰长(翘着大腿),大副指点江山,近处中方航母正在起降作业。这是火炮射程之内!中方护航战舰竟然能让美舰如此单刀插入,没有挺身而出,为母舰挡住“炮火”,反映的是极差的战术素养。

“如果不打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让我们共同为和平祷告,求神看顾!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补充一句,现在的美国政客,是“电视里看别人打仗”的高手(包括伊拉克,阿富汗,乌克兰,三场,美国人其实在“看敌人落荒而逃”的多,打得少),但是承平日久,不知道真正的战争是啥了。有点像《多情剑客无情剑》里面的天机老人,对武功的理解和认识上要远超其他人;但是却坐在兵器谱第一的位置上N年,没有打过硬仗(欺负小人物不算),结果跟上官金虹一交手,就玩完。非常希望美国人不要去台湾挑事啊。如果不打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至少还可以过20年。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全球战略' 的评论 : 您说的古巴导弹危机时都是以前的老皇历了。当年美国人还是可以打仗的。后来96年台海危机,那是美国有绝对的优势,中国领导人也顾全经济发展大局。双方均知道中国不会开炮。现在美国人怕死的不得了,希望死亡人数“清零”。所以其实这些武器都没有用。最近有两次中美两方舰艇接近,都是美方退吧。未来如果出现中美两艘航母接近,美国一弹不发走人的可能性更大些。至于航母的质量,有多少武器,在“中美对决”中,根本无所谓。倒是台湾的导弹,很有可能将中国的航母击沉:这是战斗意志的问题,不是武器质量的问题。这时候中国就面临普京今天的问题:直接打美国本土,还是咬着牙齿打“局部战争”。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深度思考' 的评论 : 谢讨论!你的观点是导弹派!以前有战(列)舰派和航母派的大辩论(见本系列),现在有导弹派和航母派的大辩论。也许你是受了最近莫斯科号被击沉的影响,但导弹派的起源之一是1950年代的赫鲁晓夫。他认为航母在(尤其是核)导弹面前是“浮动的棺材”,所以不允许红海军发展航母。结果在古巴导弹危机时受尽屈辱。即使苏海军后来奋起直追,和美航母也有极大代差。现在东方某大国自称第二航母大国,但愿将来没有航母对决。但航母不参加对决,还有很多其他任务。航母不光能吓小国,对大国也有震慑作用。1996年西太某国发射导弹,美派两个航母打击群通过敏感海峡,危机温度就降了下来。这种浩浩荡荡,展示实力的画面感比派威力无穷,但躲在水下的导弹核潜艇通过同样的海域强多了。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现在有导弹了,特别是极音速导弹,航母是不是只能吓一吓很小的国家,在大国对决中已经没有用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