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海听涛

我虽然自有无端的悲哀,却也并不愤懑,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博文
(2012-04-29 14:17:51)

偶然间读到的一首词,
不禁感慨自己的孤陋寡闻。
没想到汪精卫当年也也曾填过这么好的词,
唉,真是可怜了才情
别后平安否,
便相逢凄凉万事,
不堪回首,
国破家亡无穷恨,
禁得此生消受,
又添了离愁万斗,
眼底心头如昨日,
诉心期夜夜常携手。
一腔血,为君剖。
泪痕料渍云笺透,
倚寒襟循环细读,
残灯如豆。
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2-03-16 09:51:50)
小时候,虽说也买了不少连环画,可是经典的“四大名著”系里连环画里面我真正有一整套的就只有《西游记》,其他的都不是很全。后来跟网上的一些朋友交流才发现,这还是跟所在城市的文化氛围有关的,家在北京、上海的很多朋友,小时候有不少是把四大名著系列全套收齐的,即使自己没有收全,也至少是整套整套地全都看过了。而我则是除了《西游记》之外,其余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们在不同的时期
看待连环画的角度往往会有所不同
由之产生的感受也会相应地发生着变化
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
截止到目前来说大致经过了这么三个阶段:
连环画可以说是我小时候的最爱
当时家里给买了不少,光那种装电视的纸箱子
都满满地塞了4、5箱
回想起来,
那时候看连环画可能有两方面主要的兴趣吧
一方面就是通过图文相配的方式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今天偶读《世说新语》,在篇当中,记录了一段王济(王武子)偷吃和峤(又称和公、和长舆)家李子的故事,兹录如下:

和峤性至俭,家有好李,王武子求之,与不过数十。王武子因其上直,率将少年能食之者,持斧诣园,饱共啖毕,伐之,送一车枝与和公,问曰:「何如君李?」和既得,唯笑而已。

王武子这做法,不禁令人联想到当年在五庄观偷吃了人参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05-07 11:56:54)
谁害死了张自忠
文/ 阿忆
5月16日,是张自忠中将陨于湖北的忌日,算起来已有67年。在漫长的67年中间,很少有人探究过,到底是谁害死了张将军。答案似乎非常简单,不用细想,当然是日本人!
  这个结论固然不错,没有日军入侵,张自忠可以做一位和平军人,无人可以置他于死地。但是,即便是日本人长驱直入,打到了华中,张将军就一定会陨命前线吗?要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7-05-04 20:47:58)
今天激辩广场有篇帖子,原文如下:
************************************************************************************************
与何新交谈记录:冷战时英美炮制伪逻辑学,以愚蠢思维语言模式为人洗
来源:飘来飘去于07-05-0416:17:53[档案][博客][旧帖][转至博客][给我悄悄话]
与何新交谈记录:冷战时英美炮制伪逻辑学,以愚蠢思维语言模式为人洗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终于在一连几天的熬夜之后,完成了本学期最后一篇论文,在还清了教授的“论文债”之后,也宣告了这个学期的结束。
生活模式由紧张到放松的突然转换,使我好像变成一个扯过劲儿的弹簧,今天一整天,总是时不时地脑袋放空,虽然这只是间歇性的发呆,却也使得我整日难于专注地做点事情,就连上网逛论坛的感觉也变得迟钝起来。
百无聊赖中,晃到自己的床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可能对很多人来说,“牟宗三”这个名字也许并不那么熟悉,但是对于那些关心中国哲学或者中国思想的当代转型的读者来说,牟宗三恐怕是一个极为响亮的名头。他虽然在民国时期已经成名,与唐君毅、徐复观并称“熊门三大弟子”;但是,他真正达到思想成熟的高度,以至于可以独挑大梁撑起港台新儒家一片天的时候,应该是到港台之后的事情了。说起对牟宗三思想的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07-04-15 01:30:53)
黄仁宇,恐怕应该是那种身在学术圈,却享有大众性声名的人吧;自然,这种情况恐怕也并不是黄先生自己刻意所求的,不过,他依然像所谓的余秋雨现象那样颇具争议。史学界不乏鞭笞之声,而史学圈以外却有大量的人力挺黄仁宇的。于我而言,感觉将黄仁宇与余秋雨相提并论,总有一些“不相称”的,黄的人品、学问和文字等诸多方面,余秋雨恐怕是难望其项背的。读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